阳虚之人如何在伏天里把自己“补回来”?

7/26/2022 7:37:00 AM 共享者:吞一 举报


体质偏颇就像学生偏科一样。

有先天“不足”的,也有后天日积月累形成的“短板”,而想要克服这种“偏颇”“偏科”,就需要我们付出较常人多一些的努力才能够实现。

好的医者如兵家打仗一般,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炎热的“三伏节气”对于大多数体质平和之人来说,是不太舒服的高温高湿节气,但对于阳虚之人来说,一定是不可错过的弥补短板的良好时机。下面,我们来说说阳气虚弱之人的六大特点,看看您是否属于此类人群。

阳虚之人有哪些特点?

1

肤色白,长肉快,易疲惫

中医里有句比较直白的话叫“肥人多痰,瘦人多火”,这是“望闻问切”中,望诊时的一个小技巧。

如果迎面走来一个人,他步伐缓慢,肤色白皙,体态宽盘,那此人多半会有阳气虚浮、痰湿困阻之虞,进而问问饮食、二便,探查一下舌苔脉象,大体就能够判断出此人是阳气虚弱,还是脾胃失调,亦或湿邪困阻了,这便是中医望而知之的一种体现。

而阳虚之人的体态特点多为肤色暗淡、恍白,虚胖爱长肉,不善运动,易疲惫的。

2

冬季怕冷,夏季多汗

老一辈常说:“年轻人火力壮,不怕冷”,这“火力”就相当于中医所说的“阳气”。阳气充盛则寒无以入,邪无处袭。而在如今快节奏、高压力、长时间工作的大环境下,放眼望去,老一辈口中那些不怕冷的“年轻人”怕也不太多了。纵使那些总说自己怕热,爱口舌生疮的年轻人,很多也是“龙雷之火上奔”的引火汤证。

而那些“冬季手脚冰凉,怕冷”“疲惫”“夏天多汗”的人其实都属于阳气亏虚的一类人。罗博士也常说,在这快节奏的时代中,年轻人消耗的多,体虚肝郁的多,阳虚的人自然也多,所以用药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且不可过用寒凉之品。

3

眼睑易水肿,舌体胖大

你起床爱照镜子吗?你早上起床后有小腿发沉、眼睑浮肿的问题吗?其实,这都是水液代谢失常的“小信号”。

人的精力充沛离不开身体中“气、血、精、津、液”的有序循环,而这些精微物质的正常代谢又与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有着分不开的关系。所以,《病机十九条》就明确告诉我们“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若体内有水液代谢紊乱的情况发生,则易出现舌体胖大,眼睑浮肿,身体酸重疼痛,女子白带不适等水湿泛溢的情况。这种舌象非常典型,就好像“温泉泡久了的手指头”“吸饱水的饼干”,看起来就是一种“胖胖宽宽”的感觉,这是《诊断学》中明确告诉我们的“水湿痰饮”为患的典型舌象。

而此类人群的“水湿”是哪来的呢?当然与“阳气不足”无力运化水饮,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调理此种舌象记得从脾脏上找找思路,是不是脾阳不足,是不是需要健脾扶阳,利水化湿。

4

小便频数,大便粘腻,消化能力差

《黄帝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从我们出生之刻起,每吃进来的“一口食物”都需要依靠脾胃的消化吸收来转化成“能量”,脾脏把转化后的“能量”传送给“肺脏”,“肺朝百脉”再把能量输送至全身,把多余的“水分”送到膀胱,排出体外。 


而一旦“阳气不足”,脾胃功能首先受到重创,这就好像“过滤器的源头出了问题”,大量的食物未完全消化就被送了出来,而运化时所需要的水分也未得到利用,便直接被膀胱送出体外,这就出现了轻度腹泻,大便“粘腻、稀溏、或兼见未消化食物”和小便“量少、多次、颜色清淡”的厕所常客

5

年龄大者当留心

我家孩子刚出生那会是姥姥带的,姥姥有诸般好,但有一点我们控制不了。姥姥怕冷,她觉得小婴儿跟她一样也会怕冷,所以,一直搂着盖着然后捂出了一身的湿疹。直到这个时候,姥姥才明白,其实,小婴儿跟她是不一样的。

小孩子属于“稚阴稚阳”之体,只是“稚阴未长,稚阳未充”,表现出来就是活力满满,但不能持续,可能瞬间没电。相对而言,常温下会更怕热,风吹受寒后也更容易生病。

而老年人不同,她们的畏寒是与年龄相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气是在逐渐消耗的,这就是药王孙思邈说的:“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

老年人大多都会呈现出阳气虚少的表现,比如乏力,夜晚睡的少,白天打瞌睡,小便清长,起夜,喜温喜暖等等,所以很多老人会觉得晒太阳很舒服,这都是在悄悄地补充阳气。

6

与疾病相关

所谓“气虚为阳虚之渐,阳虚为气虚之极”,阳虚者,往往伴随气虚之候。阳虚则卫外不固,更容易感冒,咳嗽,自汗。阳虚则寒,温煦之力下降,更容易出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疼痛。阳虚湿阻,运化差,更容易出现肥胖、三高、关节酸重疼痛。人的一生,离不开阳气,它就像一颗火种,给予人生命的力量,人因阳气生而长,因阳气衰而亡。

如何在伏天里把自己补回来呢?

01

防寒去湿两手抓

三伏天里不仅要防范高温酷暑带来的“气血耗伤”,也要防范看不见的“风寒湿邪”,尤其是阳气不足之人。可能是办公室里一阵空调冷风,也可能是暴晒之后的一杯冷饮,再或者就是突然而降的一阵雨水,都可能为“阳虚体质之人”埋下寒湿邪气的种子,如果此时已经出现了微微的头胀,微微腹痛,食欲变差,汗出减少,那记得要先来一杯“香薷饮”。

香薷饮:

香薷9克、厚朴6克、白扁豆6克。

阳虚则表虚不固,腠理疏松,寒邪易从外而感,滞于肌表,则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湿盛则脾胃虚弱,寒凉冷饮,损伤脾阳,则运化失司,出现胸闷恶心呕吐,腹痛泄泻。以香薷这味“夏月之麻黄”辛温芳香,解表散寒,化湿解暑;厚朴行气除满,化湿通滞;白扁豆健脾祛湿,和中护胃。夏月伏天,若有感寒之象,将这三味研碎,煮水当茶饮即可,如此便能起到外散肌表寒邪,内化脾胃湿滞之效。

02

长夏季节更需温暖中焦

脾为后天之本,中医常说“存一份胃气,保一份生命”,后天充盛,阳气始生,而脾喜燥恶湿,想要激发“脾脏”的运化之力,首先就要给它营造一份“干燥”的土壤,那要如何温暖中焦呢,其实,我们可以学学“小建中汤”的思路——也就是灵活运用“生姜”。

腹中痛

阳虚则寒,寒凝则痛。所以《金匮要略注》中说:“若因劳伤而阳虚精绝者,宜小建中汤,建立其中宫,以资补营卫津液”。

小建中汤:

桂枝9克,炙甘草6克,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4枚,饴糖60克。

究其本质,皆是阳虚里寒所致。从各类研究也能发现,亚健康人群中以阳虚体质为多,其中多兼夹虚寒、血瘀、寒湿等。针对这一类阳虚的人群,调整他们的体质偏颇失衡状态,即可快速的恢复健康。《伤寒论》中小建中汤,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这表示小建中汤可以温阳气、缓里急痛,还能改善阴血亏虚所致的心悸、发热。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化裁而来,具调和之性,能补能通,温阳滋阴,和营卫,输布津液,是一个较好的亚健康调节剂。

姜糖

那如果没有明确的腹痛、烦热、咽干口燥的症状表现,又想要“伏天养阳”那应该怎么办呢?当然,还是那句话“冬吃萝卜夏吃姜”。

“吃姜”在中医里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我就简单列举两个数据,大家就能明白中医有多么重视“姜”这味药。首先,治寒邪为患者非医圣张仲景吧,那我们就来说说《伤寒论》中的方中,全书载方113首,而其中一半(63首)用姜,其中39首用生姜,24首用干姜,这是第一个数据;然后,我们再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老年群体的疾病与预防便越发受到重视,《中国老年学杂志》便刊登了一篇关于阳虚体质人群药膳组方分析的文献,主要分析了适合阳虚人群的药物和这些药物的协调搭配,那么,大家猜猜能够排在这次调查前三味的药材会是谁呢?生姜,当之无愧的排在首位,然后是黄酒和胡椒。

生姜性味辛、温,善理脾、胃二经,能散寒邪,温中焦,能够激发食欲,化湿止呕,顺应伏天的气候特点,疏散胃中之寒凉,以防郁而化火。若有苦夏情况,或素体湿盛、阳虚,阻碍脾胃,饮食差,就去吃生姜吧。

03

激发阳气

“散寒祛湿”“温补脾胃”,接下来就是要激发自己的潜在能力,激发阳气,而“艾灸”正是一个好办法。

艾叶,是一个古人用来祛邪辟秽的药材,气味芳香,味辛、微苦,性温热,有温经散寒,止血调经,通经止痛之效。《本草纲目》中说艾叶“生温熟热,纯阳也。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所谓“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由此可知,艾灸具有针药所不具备的独特作用,那就是可以“驱邪出膏肓”,常灸经穴,可以温阳气,通经脉,行气血。具体该如何做呢?

阳虚寒凝日久,关节疼痛骨痹,体质尚可者,乘夏日阳气旺盛之机,当大补其阳,克制寒邪。《素问·生气通天论》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阳气主管人体生命活力,而督脉总统一身之阳气,为阳脉之海,选取督脉灸,则有激发体内阳气,温阳散寒止痛之力。

阳虚日久,体质亦虚弱者,此为气血衰败,当缓缓温补阳气,以消阴翳,充盛气血。这样的患者,因气血虚弱,经络多瘀滞不通。吴谦曾说过“凡病久虚不愈者,诸药不效者,惟有益胃、补肾两途。”故而,选择穴位多以脾胃经和肾经为主。

若是亚健康人群阳虚者,多以神疲乏力、腰腿酸软、形寒喜暖等多见,可选择温阳益气的神阙灸。夏日艾灸,操作要点在于长期坚持,慢病缠绵难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循序渐进,抽丝剥茧。其次,时间不宜过长,以15分钟左右为宜,壮火食气,少火生气,艾灸毕竟是火热之力,若时间太长反倒火热内袭,可有心烦失眠上火之扰。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这里也就要结束了。或许此时的你已经开始望向窗外去看那片被昨日风雨吹疼了的枝丫,或许你所在的地区此时正是烈日骄阳炙烤。

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百味人生,本就坎坷崎岖,各不相同。

但唯有向阳而生,逐光而行,才会生出无惧艰辛的勇气,才能够挣得逆风翻盘的可能。

加油吧,去努力生活!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