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道法术器

4/17/2024 5:54:40 PM 共享者:吞一 举报


“道”家(易黄老)哲学是中华文明的根,讲究遵循自然天道,顺应规律,天人合一。《易经》与《黄帝内经》《道德经》合称中国的“三玄”。尽管在内容和侧重点上各有不同,但它们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理解。

它们都是阐述“道”的哲学。

道是什么呢?昨天的文章《道德经》里讲:“道可道,非常道。”为什么说它无法表述呢?因为道在变。你问我的时候,我回答的时候,可能情况就变了。

为了叙事方便,可以把“道”理解为自然规律(或宇宙原理),正所谓道法自然么。

我们中国人是最有智慧的,

比如平常我们经常说“知道”

就是说我们知晓怎么跟着“天道”去做。

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黄帝向他的老师岐伯请教:“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老师啊,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我们的祖先),年龄都能超过百岁,而且动作不显衰老。

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从道家哲学传承来讲,

强调四个字:“道法术器”。

“道”是天道,是规律,本质;

“法”是人定的,战略,体系;

“术”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方法;

“器”是指有形的物质或工具。

1、黄帝内经中的:道(其知道者

岐伯讲的第一点是什么?“其知道者”。什么是道呢?我们可以理解为自然变化的规律。你顺着或者你打算顺着这个规律走的前提是,你要知“道”。

2、黄帝内经中的:法(法于阴阳

法于阴阳就是我们在日月星辰的影响下,作为一个自然产物,要随着自然的变化而变。

根据太阳、月亮的变化,跟着它的步调走,就是合法;违背了这个,就是非法。

3、黄帝内经中的:术(和于术数)

如你没有“法于阴阳”,阴阳失调了怎么办呢?了解岐伯说的第三句话:“和于术数”。

‘’和于术数”指的是什么?

中医有一句话叫“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人体是一个阴阳的合体,如果人得病,就是阴或阳出现了偏颇,这时需要你去矫正它,需要有个懂得术和数的人,帮你调和一下。

阳多的时候,弱点儿阳,或加点儿阴;阴多的时候,要么去点儿阴,或温补点儿阳。让你回到中立、平衡的状态,这叫“调和”。

谁是调和的高手?大夫。

古代的大夫被称为“术士”,

懂得“术”的人,中医被称为“方术”。
我们听过“上医医国”,“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真正调和的高手是当时做宰相的人,他们调和得好,全体人民跟着他享福。

“术”还有一个含义是自我调节。

韩愈在《师说》里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里的“术”指的就是你平生学到的本事,从事的职业。

关于职业,古人认为,你如果选择跟自己内心相矛盾、相抵触的职业,就是最不理想的职业,而不以收入来衡量。

如果选择了喜欢的工作,而且不压抑自己的情绪,不跟自己拧巴,就能活得长久。

4、黄帝内经中:器(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岐伯说:“食饮有节”。这就落实到具体了,他没说你该吃什么、喝什么。他讲的是什么?“节”!节奏,节制。
节的本意是停顿。

我们说“过年”“过节”,其实就是停顿一下,别太辛劳。岐伯在这里讲的是,第一,吃什么、喝什么,要跟着节气走。

我们既然是自然的产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同季节出产的食物是不一样的。

自然出产什么,方圆百里出产什么,到什么节气你吃什么,就会活得很自然。

人可以不“知”,但一定要有“觉”。

跟着先天本能的那种健康的感觉走,或者学一下古人的养生之道,跟着节气时令走,这就是我们说的要讲节气。

“食饮有节”下面一句话叫“起居有常”。
“常”是什么意思?它是恒定不变的规律,也就是说,人工作、生活的起居是有规律的。前天的的文章讲了《十二时辰养生法》。
“起居有常”就是说,

人应该有固定的起居和生活规律。

为什么要固定呢?

因为天地阴阳的变化有固定的规律。

比如,到了冬天,慢慢就昼短夜长,《黄帝内经》说,“夜卧早起,必待日光”,没太阳的时候多睡觉,太阳升起再出来活动。

生活规律跟着太阳的变化而定,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常生活中,最好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跟着太阳,月亮的步调走。

其实《黄帝内经》的核心就是这一段话: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近期写了好几篇《黄帝内经》健康养生之法,任何时候健康都是第一位的,拥有一个好身体就是最大的财富。

我们把黄帝内经中的“道法术器”学懂弄通,顺应自然,就能实现上述所说的健康长寿。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