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季节更替,循环往复。俗话说:夏有三伏,冬有三九”,“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冬季一到,很多人都开始担心了,因为他们又要开始饱受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各类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一些“寒性”疾病的折磨了。不过,此时若以“寒者热之”、“虚者补之”为依据祛除疾病,会对一些虚寒性疾病有着明显作用,部分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什么是“三九灸”?
“三九灸”、“三伏灸”都是“天灸”。天灸是中医传统灸法中的一种,根据所要预防和调理的疾病,选用灸产品进行穴位的刺激,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反应,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北宋年间,民间广泛应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各种疾病。
我国民间对寒冬的计时方法是将冬至后的81天划分为9个阶段,每9天为一个时段,称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说的“数九寒天”。其中每年冬至后的第1天至27天称为“三九天”。 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在三九天灸,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寒冬季节是关节退行性变、颈肩腰腿痛、过敏性鼻炎、面瘫、哮喘、胃肠道疾病、亚健康等常见病的高发季节。《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脾、肾脏器的虚弱(亦即免疫功能的低下)是身体致病的关键。所谓“寒者热之”,中国灸产品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温热灸疗产品,因效果显著,受到病人的好评。
“三九灸”养生原理
三九时节的灸法调养仍以“补阳祛寒”为主,三九在冬至后当护阳气。《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也就是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收藏住。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三九在养生学上是个最重要的时节。中医《黄帝内经》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的说法,“三九灸”是根据“秋冬养阴,夏病冬治”的原理来治病和保健的。每年冬天进行“三九灸”,来加强和巩固三伏灸疗效,是对“三伏灸”的有效延续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