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为什么都痴迷法术,却对大道之理充耳不闻?

11/13/2023 10:54:30 AM 共享者:吞一 举报


1

《道德经》四十一章写道“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从字面意思来解,是说根器比较低劣的人们往往不懂大道之理,所以他们在听到有人谈道的时候便会嗤笑作答。

这是因为这些理念距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很远,而且看起来也并无实际用处。他们是在笑那些空谈大道的人缺乏实用精神,与其满口道德仁义,不若学一些机巧术数更有价值。

道祖的这段话,在当今社会中又一次得到应验。很多人对道家的第一印象都与神秘的术法相关,他们来到道观中并非要求心理上的安宁,而是期望某位高明的大师能够出手相助,用神通帮助自己解决一些难题。

这是典型的宗教实用主义在作祟,认为只有能为自身带来利益好处的神仙才是值得朝拜的,是把信仰当成一本生意经,所以才一心只痴迷玄妙术法,却对最简单朴实的为人处世的修行道理充耳不闻。

更令人惊讶的是,不但某些信众具有这样的认知偏见,更有一些教内人士也在用同样的手段去诱导善信,却对道家中的济世情怀弃之不顾,实乃可惜。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境况,恐怕是因为人们对道家慈悲度人的理念有所误读。真正的救济,不仅在于要帮助人们解决现实中面临的具体难题,更在于帮其寻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以“授之以渔”的方式引导世人最终能够完成自度。

道家中确实存在许多非常厉害的术法,但术法并不是道的唯一。

祖师有“演法度人”的训诫,指出道法道术虽是引导人们认知道理的具体方法,但却不能只把信仰停留在术法的层面,而对阐述天人之理的恒常大道置若罔闻。

否则,这便成了“买椟还珠”的笑话。

2

世人多偏好神奇法术,是因为他们确实可以从中得到具体的利益。人们趋利避害,这本无可厚非。如何把大众的眼光从术法之上成功吸引到道学与修行中,则是身兼度世责任的修行者们的使命。

回看道祖在行文中对“下士闻道”的描述,其并没有责备谁对谁错,因为处于不同认知阶段的人们在讨论人生价值的时候必然会有不一样的说辞。

“下士闻道大笑之”的行为与其出身和实际生活情境密切相关,虽然他们对大道之理有所嗤笑,但这正是符合自然的表达,因此也是合道的,所以才称之为“不笑不足以为道”。只不过道祖描述的对象是有时代局限性的,若民心本是淳朴无暇,又何必以智慧聪明去治理教化呢?

道家提倡无为,关键手段便在“绝圣弃智”,要去掉个人因私欲而产生的聪明狡诈,使百姓都可以回到虚心实腹的朴实生活中。道,是需要去证悟的,而不是只在口头讲说大道理。对于悟性不高的“下士”来说,他们不需要明白艰深玄妙的“道可道,非常道”,因为生活对他们而言本就是习惯成自然。

人在道中行,当给予越多言语上的解读时,反倒可能会使其迷茫无措。真正的悟道,在于心中纯一无杂。

人们常说人生是一场修行,从出生直至死亡的过程,其实也正如同修道一样是在完成拿起、放下的取舍,当初想要获取的越多,最后需要做减法去除的执念与欲想也就越多。

3

南华真人曾说“道通为一”,世上虽然存有万千种不同的道理,但究其根本的大道理念却是一致的。

以此逆推,修道人既然已经明悟道之根本,在用以教化世人的时候,则要根据具体的对象因材施教。

对什么样的人应该多谈修行之道、对什么样的人应该多讲人生哲思、对什么样的人则要侧重于术法的实际作用,这三者虽然教化有异,但根本目的都在于使人们能够减少对生活的困惑,从而可以因信仰道而回归到简单平实的人生。

此正是度人的最大意义。信仰往往并不在乎是何种形式,只在乎在信奉皈依之后,会抱着何种态度去面对生存与生活。

或以大道之理来思考前因后果、或用道术道法去解决实际问题,都脱离不了以人为根本的立足点。抛开了人的因素,也就无法谈论起教化意义。而人,又是最为复杂且多样的,若不懂得区分对待,也就难以明白“道法自然”的深意。

不论是谈信仰、还是谈修行、亦或者是谈人生,这只不过是对不同的人所设定的不同要求。

既然各有不同,思考世人为什么只喜欢术法而不愿意听经论道的命题也就失去了意义。每个人需要深思的,是应该问问自己的内心,在抛却了一切浮光之后、深入到“我”的本质时,唯一真正的需求什么?

为名、为利、为财如此等等,这些不过是生存的手段而已,在获得这些物质的过程中和结果后,能够给自己带来的人生感知是什么?

很多时候,并不是人们贪图于表象化的内容,而是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忘却了内心中的真实。修道,是在告诉自己活着的本质是什么,术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却也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贪恋。

人生百年,重点并不在于我们曾经遇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而是通过解决种种难题的过程,修证出达观的人生姿态。

以术而进道,最终乃是要实现对现有人间的超越,此为真修行也,若以术而御道,则只能让自己在一个接着一个的人间困苦中疲于应对,世上有解决不完的麻烦,心中却无用之不竭的招术,于此苦矣,何谈洒脱与逍遥呢!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