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比“取得”更重要的,是学会“舍弃”!

9/4/2023 8:15:34 AM 共享者:吞一 举报


孟子有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只一句话,便道出了生活的真谛。

人生在世,岁月更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不断得到更多新的东西,但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这时,比“取得”更重要的,是学会“舍弃”,就像在很多时候,面对家庭、事业、人情往来等众多选择,我们无法兼得、兼顾,只能着重取其一。

那每一个年龄段,最该取什么、舍什么呢?

十岁:取天性,舍算计

东汉的孔融,生性纯良,四岁时,父亲让他给兄弟们分梨吃,孔融依次把大的分出去,自己只拿了最小的一个。

当父亲问及缘由时,他认真地说: “哥哥比我大,要吃大的。弟弟比我小,我要让着他。”

听罢,父亲为他的纯真天性竖起了大拇指。

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曾说:“要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天真烂漫。”

不要告诉孩子,世上没有超级英雄,你不会变身,也打不了怪兽,在这无忧无虑的年纪,守住他纯真善良的天性,护住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想象力,而不应该让他看到过多的计较。

如此才能在严肃、多变的世界,时刻保持对未来的信心与憧憬。

二十岁:取朝气,舍安逸

一提到霍去病,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传奇故事,觉得既热血又青春。

十七岁,他带领八百骑兵出征,大胜而归,封冠军侯;十九岁,率一万精骑攻打河西地,势如破竹,令匈奴哀叹“失我祁连山……失我焉支山”;二十一岁,率军奔袭两千多里,歼敌七万人,从此“漠南无王庭”,被封为“大司马”。

陈独秀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

生逢盛世,当有为之。

在二十岁这个风华正茂的年纪,最该保持朝气,舍去“躺平”的安逸和“躺赢”的幻想。

纵使自己的梦想会遭遇冷眼、嘲笑,也要敢于追梦,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活出最出彩的自己。

未来,永远属于“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者,属于借一束微光,就能倔强生长的有志青年。

三十岁:取小家,舍应酬

汉宣帝时,有个叫张敞的官员,为官期间,嫉恶如仇、赏罚分明,为人称道。

有时下朝坐上马车后,他不仅让车夫赶马快跑,还会自己用折扇拍马,为的只是赶紧回到家与夫人团聚,为她画眉,自此,“张敞画眉”的典故开始流传下来,用来形容夫妻恩爱。

林语堂先生说:“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渐澄清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三十而立,立己成人。

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要尽可能地舍去一些无效的酒局、饭局、牌局,回归自己的小家:对日渐老去的父母,多一些孝顺;对相濡以沫的伴侣,多一些体贴;对活泼可爱的孩子,多一些关爱。

家和万事兴,人和财运旺,风雨人生,无论你多大,无论你走多远,家,永远是你温馨的避风港。

四十岁:取清醒,舍糊涂

嘉靖时期,奸臣严嵩把持朝政多年。

期间有不少官员直接上疏弹劾、犯颜直谏,最后或被贬、或被革职,而张居正清楚,这种硬碰硬的方式发挥不了更大价值,于是,他忍辱负重、明哲保身,即便提意见,也能避免情绪化地发生冲突。

正是由于张居正的清醒、不冲动,才使得他的仕途一路坦荡。

古语有云:“识时务者,为俊杰。”

四十不惑,当取清醒,舍糊涂:

第一,不等,时机转瞬即逝,等来等去往往徒留遗憾;

第二,不靠,求人不如求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第三,不怨,抱怨是一剂毒药,只会大量消耗能量和福气。

人到中年,试错成本越来越高,只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做出更正确的选择,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活得游刃有余、进退有度。

五十岁:取天命,舍强求

北宋词人柳永,年轻时素有文才,却屡试不中,归根到底,在于他的词风,非当时主流审美。

为此,他不仅与主考官辩论,还在一怒之下写词发泄自己的不满,此后屡屡不中,后来由于录取条件放宽,五十一岁的柳永终于中了进士,可是他却始终官运不济,好在后来柳永想开了,他放下“在政坛大放异彩”的执念,专注于写词,最终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婉约派”佳作。

古人常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天命已到时,当修一颗平常心,那些爱而不得的人,就放下吧;曾经追而不得的梦,就看开吧。人这辈子,别和任何人过不去,尤其是和自己。

余生,不强求,不留恋,不执念,先尽人事,然后听天命。

六十岁:取自乐,舍纠结

唐代刘禹锡一生,有着一道鲜明的分水岭:30岁前,事事顺心、春风得意;30岁后,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他为官40载,却有23年都在被贬官外放,直到晚年时,才被调回了京城。

飘浮半生,见惯了人情冷暖、荣辱成败的刘禹锡,终于意识到:争名夺利,都是浮云。

于是,他便改变立场、放下抱怨,开始享受生活。

《小窗幽记》中说:“老年人要心闲,闲则乐余年。”

六十耳顺,当取自乐,舍贪婪。

不要让闲言碎语,影响自己的心情,也不要让“壮志未酬”,左右当下的状态,可以冲一壶好茶,轻摇蒲扇,感受身边的美好;

也可以选一个心仪已久的目的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时你就会明白:放下无谓的追逐,享受够得着的幸福,是如此自在舒畅!

七十岁:取童心,舍悲叹

古语有云:“老有少年心,疾病去七分。”

一个有童心的老人,会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从而焕发青春、收获快乐,反之,若时常郁郁寡欢、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则会暮气沉沉、疾病缠身。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虽然无法抗拒生命的流逝,却可以通过养一颗童心,来延缓精神的衰老。

人至暮年,该如何保持童心呢?

一来,常好奇、多体验。

不妨学学摄影,留住眼中的春秋夏冬;或者学跳舞,在每一个日升暮落,翩然起舞,当你能玩、会玩时,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帮你找回年轻时的感觉。

二来,结童友、拾童美。

可以寻一个“忘年交”,和孙辈一起“瞎聊”,一起游戏,感受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重拾爱美之心,管理好自己的体形、面容、精神和气质。

丰子恺说:“你若可爱,生活就可爱。”

这世间,其实从来就没有大人、老人之分,只有长皱了的“大孩子”和“老小孩”。

未来养一颗童心,不悲叹,不落寞,傲视生命的界限,感受世间皆烂漫。

生命,每一站都有每一站的风景,人生最好的状态,便是享受好每一个当下,守护好该取的,放下该舍的。

正如曾国藩所说:“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往后余生,愿你我能不惧岁月蹒跚,坦然面对所有的取舍与得失,自在生活。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