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有言:“凡谋物之成也,必由广大久远。”
凡取得大成就的人,必看得更深、更远。
眼里只有一亩三分地的人,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在方寸间游走。
判断一个人能否成事,就看他的远见与格局。
一、庸者走一步,算一步,顾眼前
《左传》有曰:“君子务知大者、远者。”
一个谋大事的人,定要立足长远,往前多思量几步,持井蛙之见的人,只在意眼前的得失,便很容易失去更大的发展机会。
秦朝末年,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当时,项羽的军队实力更强,一路势如破竹,谋士建议他定都咸阳,此地土壤肥沃,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有利于一统天下。
但项羽只想回江苏老家做个“诸侯王”,好让乡亲们亲眼目睹自己的雄姿,当他率军攻进咸阳后,就急着将金银财宝运回家乡,之后便一把火烧了咸阳宫,还杀了主动投降的秦王子婴。
而刘邦则不同,他虽率先攻入咸阳,却没有盯着美女财货,而是命谋士去接管户籍、舆图、律令,而这些,都是刘邦日后掌握政权,建立大汉朝的关键,反观项羽,明明握着一手好牌,却因目光短浅,失了机遇。
古人讲:“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平庸的人,做事情只看眼前,对于未来没有规划,即便当下取得成绩,也终因目光短浅,而失去长远。
二、智者走一步,看十步,思后续
《名利场》中有句话:“人生一世,总有些片段当时看着无关紧要,而事实上却牵动了大局。”
人生就如下棋,智慧的人落子之前,总会多看几步,权衡利弊,他们不计较一朝一夕的得失,更在乎长远的利益。
宋朝时,崇阳一带的人一直以种茶贩茶为生,茶叶不仅可以用来养家糊口,且利润丰厚,很多官员都靠种茶发财,然而,自从张咏担任知县后,便断言茶叶生意难以长久,下令让全城百姓改种桑树。
一时间,百姓怨声载道,骂张咏是昏官,成心断他们的生路,岂料两年之后,茶叶变成了朝廷专卖,其他县的私茶纷纷滞销,百姓苦不堪言,但崇阳县的桑树都已成长,家家户户养蚕织绢,每年的产量十分可观,日子比种茶树时更加富足。
百姓们此时才明白,张咏并非昏聩无能,而是眼光独具,提前觉知了事物的走向。
司马相如曾说:“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
真正的智者,能在危机发生之前,便察觉到它的端倪,而平庸的人,对事物的变化全然不知,也就无所谓防患于未然,事实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迹可循的。
只有洞悉了本质的人,才能在风起之前,就做好防风的准备。
三、达者走一步,想百步,谋全局
鬼谷子曾说:“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真正做大事的人,往往能着眼全局,他们站位更高,想得更远,能闻他人之未闻,及他人所不及。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秦国庶子异人,被当作人质送往赵国,然而,异人在赵国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反而经济拮据,连乘车都困难。
有一天,吕不韦到邯郸做生意,他见到异人之后,断定异人“奇货可居”,将来有望成为秦王,一统天下,泽被后世,于是,他给了异人一大笔钱,为异人包装门庭,提高声望,之后,他又带着大量的奇珍异宝,去秦国游说华阳夫人的哥哥阳泉君,帮忙劝说华阳夫人立异人为嫡子。
经过吕不韦的左右斡旋,异人提前回到了秦国,成功当上了太子,之后又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秦王。
吕不韦多年的谋划,终于迎来了回报,他从一介商人,变成了秦国的丞相,食邑十万户,封文信侯,受百官敬仰。
《孙子兵法》有言:“庸者谋事,智者谋局。”
成大事者没有三头六臂,而是具备敏锐的眼光、开阔的视野,见一溪而知深水,见一木而知森林,胸中有丘壑,懂得进、退、取、舍,方能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