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睡觉到底有多讲究?

2/2/2022 1:41:44 PM 共享者:吞一 举报


作者 番茄汁

人生五大事,吃喝拉撒睡。

人的一生,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梦中度过。但对很多现代人来说,睡个好觉,似乎成了一种奢求。前段时间,讨论哪种睡姿更健康的话题上了热搜,多少反映出人们在这个方面的焦虑。

不过,在古人看来,这实在算不上什么问题。

上海博物馆藏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题诗孩儿枕。摄影/秋影随风,来源/图虫创意


首先,他们很重视睡觉,一年有四季,他们就有四种讲究: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季“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在他们眼中,“吃人参不如睡五更”就是朴实无华且枯燥的真理。

其次,他们认为睡眠是阴阳调和的产物,“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所以就养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

第三,在没有电也缺少娱乐生活的古代,“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天黑之后也只有睡觉这个选项。

在他们看来,保证充足睡眠,仅仅是睡好觉的一方面,具体怎么睡、用什么样的姿势睡,也一样重要。这种讲究体现在许多细节上。

比如,在方向上,古人认为应根据季节而变换。《千金方·道林养性》中说:“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即春夏两季,睡觉时宜头东脚西;秋冬则相反。调换的时间点,以立春和立秋为起始。宋人蒲虔贯在《保生要录》中也指出:“凡卧,自立春后至立秋前,欲东其首;自立秋之后至立春前,欲西其首。”

总而言之,睡觉朝向以东为上,西次之,后面是南,北则基本不在选择范围内。理由是北方属水,乃阴中之阴位,主冬主寒,如朝北而卧,则阴寒之气直伤人体元阳,损害元神之府。

《孔子家语·问礼》更直接说:“生者南向,死者北首。”所以有的养生专家干脆主张“寝恒东首”,也就是睡觉时固定头朝东。在古人认知中,东方主春,主升发之气,“顺生气而卧也”,四季朝东睡觉都合适。

影视剧中人物睡觉。来源/电视剧《琅琊榜》截图


在时间选择上,古人认为最晚上床时间不宜超过夜半子时,即23点至次日凌晨1点。明代谢肇淛在《五杂俎》“事部”中称:“夜读书不可过子时。”指晚上读书不能超过23点至凌晨1点。他认为,读书过子时,“盖人当是时,诸血归心,一不得睡,则血耗而生病矣”。意即熬夜读书将严重透支健康。这与俗语说的“一夜不睡,三日不醒”说的是同一个意思。

此外,古人还主张“卧不覆首”,就是说不要蒙着头睡觉。这一主张源于《千金要方》中“冬夜勿覆头,得长寿”。按中医说法,头为诸阳至会,为一身阳经汇聚之所,气血运行旺盛。把头盖住,一来影响气血运行,而来可能引发头部出汗,从而让病邪乘虚而入。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蒙头睡影响呼吸,降低睡眠质量,也是不可取的。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