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类人:常年上火,总是口腔溃疡、舌疮、咽喉痛、失眠,同时又表现出很多体寒症状,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肢冰凉等。
饮食上,这类人群也非常“难伺候”,吃点儿热气的就上火,吃点儿寒的就伤阳,只能吃温的东西。
接下来详细为大家讲讲这类体质的人到底该如何调理。
一、上热下寒,一种折磨人的体质
从寒热的角度,其实人的健康很简单的一个标准就是:头要凉,脚要暖。根据阴阳理论,阳在下,自下而升,阴在上,自上而降,二者自然发生关联,产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这叫“阴阳交感”,所以人体就平和健康。
然而生活中却有一种人完全反过来了,体内阴阳颠倒,上半身一片火热,下半身一片寒凉,阳主升,阴主降。阳一直在上,阴一直在下,就是阴阳分离,不能产生交感,人自然就不健康了,中医管这种状态叫上热下寒。
上热,热在哪里呢?热在头面,例如: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喉咙痛、牙龈肿痛、痤疮、失眠。
下寒,寒在哪里?寒在腰膝,寒在四末,例如:小肚子常感到发凉、手足不温、不耐受寒凉食物、夜尿频多。
上热下寒最让人头疼的地方在于,在饮食上,这类人群也非常敏感,吃少许温补、辛辣、煎炸的热气东西就上火,吃一点清热、冷饮、冷食的寒凉东西就腹泻。
二、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1. 寒邪过盛,阳气上浮
当现代人不分季节大量误吃各种寒凉的瓜果蔬菜后,当人们在夏季长期使用空调后,当女士们为了显示身材尽量少穿衣服后,大量寒湿正悄然进入体内,自然肾火就越来越不足。
火力不足导致体内寒邪过盛,就会把阳气排斥在外,阳气上浮外散,就会表现为上部热象,人就会出现上火症状,也就是说,体寒是上火的根源。
2. 中路闭塞,身体不通
当上面的火下不来,下面的水上不来,中焦脾胃就会被堵住了,道路不通。
中路的闭塞,加速了上热下寒体质的形成,在身体的圆运动中,火要下降,水要升腾,必须有一个力量来推动,这个力量就是中气,它是气机升降的关键。
中气由脾胃所生,脾胃虚弱,就会中气不足,继而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肾水无法借助脾气的升发,向上升腾以济心火,人就会因心火亢盛而出现红肿热痛、心情烦躁等问题;同时,心火无法借助胃气的下降,向下沉降以温肾水,人就会因肾阳不足而畏寒、痛经、腹泻、下肢寒凉等。
这种情况主要是身体不通,好东西没有办法去到该去的地方,周身气机不流畅,卡住了,至此上热下寒的体质最终形成。
三、补泻都不行,出路在何方
这种体质的人,既不能用补药,也不能用泻药,因为一补就上火,可以说火上加油。一泻肚子就不舒服,可以说是寒上加寒。
怎么办呢?
常见的误区就是先清热再温补,想先把火泻掉,让身体补得进去,这个想法是挺好的,但是实际操作中忽视了此时上热下寒的体质已经形成,并非初期的状态,继续清热泻火,只会加重下面寒冰的凝结,重走上面提到的寒邪过盛的机理,让这个死结越打越实。
其实我们理解了上面第二点上热下寒是如何一步步产生的,我们就逆着这个步骤解决即可,就能打开这个死结。
所以调理方向在打开中路的闭塞,一旦中路能够重新打开人体的寒热就自动对流,好像屋里又闷又热的时候,你就把窗户都打开,空气一对流,寒热自然就均匀了。
上面多余的火热就会暖下面不足的寒冰,用下面的寒水就会制约上面的火热。
四、如何打开中路的闭塞
常见的就是下焦的虚寒,导致脾胃运转无力,引起气机无法枢转而堵塞道路,导致心火不降、肾水不升,自然水火也就无法既济了。打通中焦运行通道调气机,自然就做到引火下行。
著名清代医家黄元御,把人体的气机升降画成了一幅图,其中,心主火,在上,心火要往下走,以温煦肾水,使肾水不寒;肾主水,在下,肾水要往上走,以滋润心火,使心火不至于太过亢盛,这样的状态叫水升火降,水火既济,这样的身体才是棒。
假如心火一直往上走,肾水一直往下沉,阴阳离绝,你是你,它是它,二者没有任何交集,中医所谓的上热下寒就出现了,通过调理气机,让水升火降,心肾相交,这个过程一旦完成了,寒热就对流起来了。
1. 揉中焦,助力身体圆运动
中医说“腹要常摩”,全身没有一个地方比腹部更好揉,大家可以经常在饭后或者睡前进行摩腹,除了让食物更好的消化,也可以帮助脾胃的气机能保持上下通畅。
方法是:在空腹或饭后两小时进行,以肚脐为中心,顺着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这个方向,顺时针,右手按住左手,螺旋式逐渐扩大,再螺旋式回到肚脐。
注意手法一要轻揉,二要贴得紧,三不要用暴力。
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这样按摩5-10分钟,会很明显感觉到小腹慢慢热起来,很舒服,使内脏的气血运行通畅,元气充足,上下通和,升清降浊,去旧生新。
2. 甘补脾,重建脾胃枢转动力
胃主受纳,脾司运化。受纳,是指承受、容纳水谷而进行腐熟。运化,是指转运、变化,包括了消化水谷、化生营血、输布精微、运化水湿等功能。
脾胃的这种功能表现,好比自然界的土壤,能长养万物,故又将它叫作“中土”。“转枢”即转输,是“中土”的一个特殊功能,它对维持人体内阴阳、水火、脏腑之气的正常运转、升降交通、相济为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上热下寒的人,由于下焦的火热长期不足,导致脾胃的运化能力也随着下降,就像家里煤气炉煮饭的道理一样,锅下面的火力都不够,怎样能煮出好吃的东西呢?
那怎样补充促进脾胃的运化能力?
中医认为脾喜甘温,《脾胃论》云:“甘温以补其中而升阳。”甘温可助脾阳升发,适用于脾阳不足,元气下陷之症,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均用甘温之品,临床上常用的四君子汤、六君子汤也均以甘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