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来我家里吃饭,平时作为吃货的她,竟然只吃了两口菜,就停下筷子。
当时我还开玩笑问她是不是偷偷瞒着我减肥,没想到她满脸愁容地叹了一口气,说:“最近老是觉得胃里堵得慌,吃啥都不香,没几口就饱了,甚至有时胃部还会隐隐作痛,睡觉都睡不好了...”
深入聊天后,才知道原来她最近工作项目进展不佳,再加上新房子装修花了不少钱,让她倍感压力,却无处宣泄,久而久之,情绪都憋在心里,不能排解。
而这些压力和坏情绪,就是堵住在她胃里的那股气。
一、胃,是情绪的“出气筒”
众所周知,胃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可没几个人知道,胃也是重要的情绪器官。
从西医的角度来说,胃内的神经元与大脑的情绪中枢相连,控制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同时,胃肠道的活动受植物神经支配,情绪激动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从而影响胃壁肌肉的收缩和胃酸的分泌。
因此,胃既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也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而中医要比现代医学更早意识到胃与情绪的关系。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人体气机逆乱,正如《素问》所记载的“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脾胃正好处在身体中焦的位置,是一身气机升降的枢纽,因此当我们长期处于焦虑、悲伤、生气等情绪里面,便会影响气机运行,对脾胃的影响是尤为明显。
这一理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得以印证: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感觉没胃口,什么都吃不下;工作忙压力大的时候,频发胃绞痛;每逢考试、面试等重要场合,经常会紧张到出现恶心干呕.....
同时,肝脏主管我们的情绪,长期处于情绪不好的状态,它变成了一个“炸药包”,到处欺负其他脏腑,据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肝脏最喜欢欺负的就是脾胃,也是中医常说的“肝火犯胃”。
再者,从经络分布也可以看出,肝经也是循行挟胃两侧,气机不畅,胃两侧的经筋就会紧张收缩,从而压迫胃部,产生胃痛、胃不适的感觉。
脾胃作为人体气血的生化之源,一旦受伤,那我们身体里面的气血就生成不足,时间久了,人就变得又虚又累,各种毛病随之而来。
《红楼梦》中,林黛玉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思虑过多的人,因为思虑多,所以整日郁郁寡欢,没有胃口吃东西,导致体弱多病,最后的结局让人悲叹……
所以有时候,不是你“天生体质差”,而是你操心太过,总是容易陷入情绪的沼泽中。
二、少思,才是调理脾胃不适的关键
大多数人在感觉到胃胀、胃痛、食欲不振的时候,都会有以下两种做法:
一是决定忍一忍,认为脾胃都是小问题,过段时间它自己就好了;二则是选择通过药物的方式,希望能快速地消除痛苦。
然而,这两种做法都不能给大家带来很好的改善,脾胃的不适依旧反反复复的出现。
从根本来说,我们还是去做到“少思”,尤其是无谓的焦虑和担忧。
情绪对身体的重大影响是不可忽略的,现在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工作上、生活上,甚至手机上接收到大量的讯息,情绪也常常容易被带跑,陷入自我怀疑、焦虑情绪中,不知不觉中都在对你的脾胃产生影响。
可是一说到要少思,很多人就会觉得很难、做不到,因为他们都觉得念头这种东西,是不可控的。
中医可不这么认为。
静坐,便是古人流传下来的一个好方法,帮我们去控制心念 ,可惜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学了。
三、心定了,身体的气机才能顺
提到静坐,不少人都会认为是出家人才会做的事情,把它归为某类宗教性行为,这其实都是我们对静坐的误解。
在古代,静坐是一件和睡觉一样稀松平常的生活习惯,像苏轼、陆游、王阳明、白居易等文人都有每日静坐的习惯,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自己内在。
通过静坐,让内心生出一种定力,能在遇事时临危不乱,不让外界对自身产生困扰,同时会生出一种生命的智慧,能隔离于外在境遇,在更深的生命层次里探索真相。
它的本质,是帮助我们,将心从纷扰洪流中,收摄回来,对于身处在信息爆炸时代下的我们来说,更应该重拾起这样一种“内向性”的生活方式,让散乱的心拥有像家一样的安放之所。
初学静坐的人,坐一会你就会发现自己根本静不下来,脑海里念头如狂蜂般飞舞。
其实是因为当我们肢体安静下来,内在的气血反而会更流畅地运行全身,这个时候身体里积久沉淀的那些垃圾,就会重新冒出来,人不仅会觉得心烦意乱,身体可能还会出现许多以前没有留意的毛病,比如打嗝、背痛、流涕等。
这个时候更需要你守住心念,坚持下去,才能让气血把这些垃圾带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