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心生,病从心起”,所有的病都是你的心病!

5/12/2025 7:38:58 AM 共享者:吞一 举报


《黄帝内经》有云:“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

心统摄气血运行,主宰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人活一世,心病才是真病。

当心陷入困境,很多负面情绪会逐渐侵蚀人的身心。

长此以往,就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保持一颗平和、乐观的心,才是最高级的养生。

相由心生,病从心起

常言道:“百病皆生于气,万病皆源于心。”

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证实,情绪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长期处于压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的风险。

积极的心态则能够激发身体的自愈能力,有利于身体健康。

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对于预防疾病、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放下心中的烦恼和执念,保持一颗宽广豁达的心,筋骨自然变得强健。

明朝时有位富商,家财万贯却整日忧心忡忡。

他怕生意失败,怕妻儿背叛,甚至吃饭时都担心被下毒。

时间一长,他变得面黄肌瘦,双目无神,夜里盗汗不止。

家人为他请来名医,大夫把脉后摇头道:“你这病,喝多少药都无用。”

富商不解,大夫指着他的脸说:“你眉间三道竖纹,是常年皱眉所致;嘴角下垂如钩,是怨气堆积之相。心火郁结,肝气不舒,五脏早已失调。”

名医留下一个药方给富商:每日清晨对镜大笑三次,逢人先问一声好。

富商将信将疑照做,起初觉得别扭,可半年后复诊时,他面色红润,眼中有光。

原来他渐渐放下猜疑,生意伙伴觉得他和善了,家人觉得他亲近了,连他自己都觉得呼吸畅快了。

那些失眠、盗汗的毛病,竟不药而愈。  

古人云:“善养性者,先调其心。”

一个人心里装着什么,脸上就写着什么。

整日计较得失,心里堆着怨恨的人,脸上自然就会挂着苦大仇深的表情。

这些扭曲的神态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经年累月的心结刻在脸上的痕迹。

心气不顺,气血就淤堵,心结不解,病根就难除。

想过好日子,先把心里那团乱麻理清楚。

心有所困,身有所累

《庄子》有言:“哀莫大于心死。”

心若被困,身体亦会随之疲惫不堪。

当心被负面情绪所笼罩,身体便如同被无形的枷锁束缚,难以舒展自在。

遇到困境,若不能及时调整心态,任由负面情绪滋生蔓延,最终受害的将是自己的身体。

人到中年,要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让心恢复自由。

北宋年间,有位文人名叫王实,自幼聪慧过人。

但他科考屡次落榜,渐渐变得愤世嫉俗。

别人金榜题名,他骂考官有眼无珠,同窗娶妻生子,他讽世人庸俗不堪。

后来他索性躲进深山,整日对着枯树写诗,字字句句都是骂天地不公、命运弄人。

不到四十岁,他已是满头白发,咳喘不止。

家人劝他下山求医,他却说:“我这病是世道逼的,无药可医!”

某日,一友人上山探望,见他蜷缩在草席上,手里还攥着写满怨言的纸。

朋友叹道:“你骂了十年世道,可曾骂醒过一个人?你恨了十年命运,可曾恨出一丝转机?”王实哑口无言,三日后竟气竭而亡。

他这一生到最后,除了满屋怨气冲天的诗文,只剩下一具被心中执念困住的的病躯。

白居易有诗云:“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

人生在世,若能学会放下执念,让心回归宁静,便能免去许多无谓的痛苦和折磨。

心若宁静,则气血通顺,身体自然康健。

那些整日忙碌,为得失忧虑不已的人,若能懂得此理,或许就能少些病痛,多些快乐。

许多时候,疾病并非源自身体本身,而是内心的愁苦和纠结在作祟。

心如果敞亮了,身子骨自然也就硬朗了。

心无挂碍,百病不生

古语有言:“心宽一寸,病退一丈。”

一个人若能心怀坦荡,不为琐事挂怀,自然能够远离疾病的侵扰。

心宽如海,能容纳百川,心若狭隘,则处处是荆棘。

事事计较,耿耿于怀,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烦恼之中。

心无挂碍不仅能让心灵得到解脱,更能让身体受益无穷。

放宽心态,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方能自在安康。

著名画家齐白石在北京的宅子遭劫。

贼人抢走他半生积蓄的字画,甚至连厨房的米缸都搬空了。

热心的邻居为他愤愤不平道:“这可是您养老的钱啊!”

齐白石却蹲在院子里,拿树枝在地上画了只振翅的蝉,淡然地说:“抢得走金银,抢不走我这双手。”

后来时局动荡,他的画被人贬为不入流,儿子又被抓去当壮丁。

旁人劝他找关系疏通,他却边画虾边说:“虾在污水里也能活,人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齐白石九十多岁时,耳朵聋了,眼睛花了,可照样有精神提笔画画。

给他体检的医生说他心脏比年轻人还有力,他咧嘴一笑,说:“心里不装事,自然活得痛快。”

曾国藩说过:“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世间万物,瞬息万变,我们无法掌控所有,但可以选择如何面对。

日子是过今天,不是愁明天,更不是悔昨天。

走过半生,应修炼一颗宽广豁达的心,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内心所困。

学会放下,让心归零,才能活得轻松自在。

大儒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这辈子最难治的病,都是自己心里种下的。

心病还需心药医,唯有解开内心的枷锁,才能真正获得健康与自由。

别让过去的伤痛和未来的忧虑,束缚住当下的快乐。

学会放下,让心得到释放,是治愈心病的关键。

*作者:舟橡 来源:老子道德经(LZDDJ-1)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