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固护脾胃,小心胃气上逆!

5/21/2020 7:55:02 AM 共享者:吞一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的一系列文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中医,让大家跳出“只求方,不学医”的怪圈。我们会用生动有趣的文字和妙趣横生的现象来为您揭开中医神秘的面纱,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同时也让您对中医“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人体内的“气”乱了,会怎么样呢?会咳嗽!对!大家肯定会先想到这个,有时候一股气没上来,人就会不停地咳嗽、喘息。那除了这些一看就和气息相关的症状之外呢?

其实恶心、呕吐、嗳气(打饱嗝)、某些部位的胀满、疼痛,甚至是眩晕、耳鸣、目赤等症状都和人体的气有关。这怎么可能?这些症状一看就和“气”毫无关联啊?先别急,我这里建议您保留一下意见,如果今天这篇文章没有解决您的疑惑,这意见再提也不迟~

还是先来看一个医案吧!今天这个医案保准让您大开眼界,因为此医案是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西昌老人,也就是喻嘉言老先生的医案。

医 案

话说有这么一位病人,噎膈反胃挺严重的,什么都吃不下,甚至一粒米都进不到肚子里(粒食不入),其实吃不下去饭就已经算挺严重的患者了,但是偏偏这个患者还开始呕吐起来了,一开始吐一些清水,后来便是绿水,再后来是黑水,最后变成了臭水了(始吐清水,次吐绿水,次吐黑水,次吐臭水)。这里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噎膈”,噎膈就是指食物吞咽受阻,或食入即吐的一种疾病。

家里人看见患者这样都快急疯了,但喻老面对此种情况仍是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略一思索便开出方子:今天先服用六剂理中汤,然后第二天一早再换一个方子,一剂就可药到病除(一昼夜,先服理中汤六剂,不令其绝,来早转方,一剂而安)。

听到这,患者家属虽有疑惑,但一想开的是补药,便连忙应是,赶忙熬药去了。您还别说,这六剂理中汤下去之后啊,患者还真就稳定住了。待喻老先生第二天来的时候,先观察了一下患者,然后微微点头,并告诉家属再用旋覆代赭汤一剂即可。一剂?这么严重的病一剂能行嘛?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但人家还真就好使!患者一喝下去就感觉这气顺着药汤就下去了,回丹田去了(才入口即觉气转入丹田矣)。后来服用了一些补药,休息了两月余便痊愈了(服补药二十剂,将息二月而愈)。

这个医案就是典型的胃气上逆,通常来说,外邪犯胃,或饮食所伤,痰浊积滞,或肝气所犯都可导致胃气上逆,以呕吐、呃逆(打嗝)、嗳气、恶心、反胃、吐酸为常见症状。等等!胃气?上逆?这整的又是哪一出?咳咳,您瞧我这记性,最关键的知识还没讲呢!

话说想要解释这个胃气上逆啊,咱们还是要一步一步来,咱们先得了解什么叫气机。关于气机,我直接跟您摆理论肯定是不好理解的,先举个例子感受一下吧。咱们大自然是不是四季井然有序?该刮风的时候刮风,该下雨的时候下雨,仿佛自然中的一切气息都是按照固定的规律来进行运动的。而这种运动在人体内也有,只不过我们把它叫做气机。

说是气的运动,我也看不见,到底是怎么运动的呢?这其实跟气流一样,有上升气流也有下降气流,在体内,气的运动因人体之气的种类与功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所谓升,是指气自下而上的运行。降,是指气自上而下的运行。出,是指气由内向外的运行。入,是指气自外向内的运行。

这升降出入有什么意义么?这意义可就大了,气机的升降出入,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如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吸入的清气,都必须经过升降出入才能布散全身,发挥其生理功能。而精、血、津液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能在体内不断地运行流动,以濡养全身。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必须依靠气的运动才得以完成,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调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人体整个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举个例子,例如呼吸,呼出浊气是出,吸入清气是入。而呼气是由肺向上经喉、鼻而排出体外,既是出,又是升;吸气是气流向下经鼻、喉而内入肺脏,既是入,也是降。

气的运动居然这么重要!那我得好好喘气,可不能让我体内的气一会又是升又是降的,那岂不是乱套了么?关于这点,您大可不必担心,这不是有脏腑在么,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人体的脏腑可以自主调控您的气机

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有其独特之处,体现了脏腑生理活动的特性,也表现了脏腑之气运动的不同趋势,咱们就以五脏而分述之。您看,五脏分别是肝心脾肺肾,而这其中心肺的位置在上,在上面的脏腑,它的气是往下面走的;而肝肾位置在下,在下者,则气是往上走的;脾胃位置居中,通连上下,为升降转输的枢纽。

其实说起来,它们不单单是上下这么简单,您可以把其想象成一个循环,上面的气从右面下降,而下面的气从左面上升,而中间脾胃这个枢纽内在还有一个小循环,脾气升清、胃气降浊。也正是这大小循环的一升一降,才保持了人体的平衡。

其实说是追求健康,实际上我们是在追求一个体内的平衡而已,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人就容易生病。就连气的运动也是如此,当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变化,升降出入之间失去协调平衡时,我们称之为“气机失调”。由于气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气机失调也有多种表现。

例如:

1.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时,称作“气机不畅”;

2.受阻较甚,局部阻滞不通时,称作“气滞”;

3.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时,称作“气逆”;

4.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时,称作“气陷”;

5.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时,称作“气脱”;

6.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时,称作“气闭”。

怎么样,是不是有种拨开云雾见明月的感觉?您要是理解了何为胃气上逆,那再回过头看刚才的医案,就一定是非常清晰了。此医案乍一看就是胃气上逆,这个患者要是在咱们手上的话,早就各种降逆了,毕竟这都吐好几种水了,再不降,怕是人都要吐没了。但您若细心,就会发现医案中的患者是因胃虚至极而见呕吐反胃的,所以此处喻老就先给予理中汤固其中气,待中气建立之后,再给予旋覆代赭汤来降胃逆。如果要是一上来就用代赭石,那恐怕这尚存的一丝气息也就会断了!

很多细心的朋友发现文中多次提到这个旋覆代赭汤,您可能会非常好奇,这究竟是什么方子,这么有效?其实,旋覆代赭汤是一种理气剂,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效。此汤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其症状大多为:胃脘痞闷或胀满,按之不痛,频频嗳气,或见纳差、呃逆、恶心,甚或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临床常用于治疗胃神经官能症、胃扩张、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不完全性梗阻、神经性呃逆、膈肌痉挛等属胃虚痰阻者。

其组成是:旋覆花、半夏(洗)、甘草(炙)各9g、人参、代赭石各6g,生姜15g,大枣(擘)4枚。您看这组成有没有些许疑惑呢?没错,这生姜怎么用量独大啊?其实,这寓意有三:一为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

那我们平时生活中怎么用这个方子呢?看医案中的患者症状这么吓人,是不是我们也得这么重才能用啊?非也!非也!只要是中气虚寒导致的胃气上逆,有呕吐、呃逆、干哕、不思饮食、腹胀等都可以尝试使用一下。

除了医案中提到的情况,那还有什么原因能导致胃气上逆呢?

细数原因

1.外邪犯胃:外感寒、热、湿诸邪,内客于胃,皆可致胃脘气机失常,会有突发呕吐,吐物清冷,胃脘不适或疼痛,伴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全身不适,舌淡红,苔白,脉浮紧或指纹红等症状。

2.饮食停滞: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暖腐吞酸,或呕吐,消化不良,大便不爽,臭如败卵,苔厚腻,脉弦滑。

3.肝气犯胃:其实,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功能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脾胃的运化功能又有助于肝的疏泄,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协调。但在疾病情况下,两者也是相互影响,如抑郁伤肝,肝失疏泄,则会横逆犯胃。症状:胸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呕吐,或见嘈杂吞酸,烦躁易怒,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等。

4.胃阴不足:胃脘隐痛或灼痛,嘈杂似饥,饥不欲食,口干舌燥,烦渴思饮,干呕呃逆,心烦不寐;舌红少苔、或有裂纹、或光剥苔,脉细数。

关于胃气上逆的内容大致结束了,其实不光有胃气上逆,还有肺气上逆以及肝气上逆,它们所对应的症状以及方药也都不尽相同,这个我们以后会慢慢讲的。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