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何理解

3/20/2022 10:20:43 AM 共享者:吞一 举报


黄帝内经《素问篇-刺法论》原文:

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梁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气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又一法,于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又一法,小金丹方: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同入合中,外固,了地一尺筑地实,不用炉,不须药制,用火二十斤煅了也;七日终,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药地中,七日取出,顺日研之三日,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东吸日华气一口,冰水一下丸,和气咽之,服十粒,无疫干也。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人体正气和致病邪气两个方面,所谓正气,即是人体的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以及人人体的抗病修复能力。所谓邪气,泛指对人体有害的各种致病因素。如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戾气,痰饮,瘀血以及食积等。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正邪相争的结果,整个疾病的过程,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当然,正邪相争肯定有盛有衰,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到疾病的发展和转归。

黄帝问岐伯:我听说传染病来了,很容易互相传染,无论年龄大小,病状相似,如何能不加以治疗,不传染给其他人呢?

实际上就是讲的就是有病的人如何不传染易感人群,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必要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防治传播呢?

这时候岐伯就回答了‘

岐伯说,“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气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

意思是:没有被感染的人,体内有正气的存在,但是还不够,邪气依然可能会入侵,需要避开毒气。毒气从鼻子呼吸而来,导致病情来回传播,在人体内周而复始,导致感染,如何不感染呢?毒气要排出去,如何出去呢?从穴位中出去,这里的脑指的是穴位,就可以不感染邪气了。

脑正中有个穴位叫百会穴,没有阻挡,进入传染者所处的房间,首先心中有太阳,运行五气【五脏之气】护体,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能力,咋办呢?

下面岐伯又列举了一些方法,总之意思就是首先要不会感染,体内必须有正气,但是还要避开传染源,因此我们现在需要查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呢又要提高易感人群的自身免疫抵抗力。

正气和邪气不是一成不变的。

健康就是正气与邪气的较量。

中医学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正气较旺盛,致病邪毒较弱,则泄气不易侵犯人体,或虽然有侵袭,也不致发生疾病。此时,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活动,其发展变化任然处于生理调节的范围,即“正能御邪”,故人体不发病。可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反之,如果人体的正气虚弱,抗病能力低下,不足以抗御邪气,或病邪的毒性过强,则病邪可乘虚而入,使体内正常的活动,超出了其正常生理调节能力的范围,从而导致机体脏腑组织阴阳气血的功能失调,即“正不胜邪”而发病。

人体的正气虚弱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是致病的条件,若正气不是很虚,但邪气过盛,超出了人体正气的抵御能力,正气在相比较的情况下,就显得有些虚弱,这时,致病邪气也可入侵机体,从而导致脏腑组织,气血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疾病的发生,虽然关系到正与邪两方面,但是,起决定性的任然是人体的正气。正如《灵枢·百病始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故《素问·评热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的正气,强调人体的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但是也应指出,中医学并不否认邪气在疾病发生中所起的作用,虽然是发病的条件,但在一定的情况下,甚至可起主导作用,如高温灼伤,枪弹杀伤,以及虫兽咬伤等,即使是人体的正气强盛,也难免被伤害,特别是哪些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疫邪”,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起到致病作用,甚至导致疾病的大面积流行。但是即使致病了,正气强,恢复快,致死率低。

人体由于感受邪气性质不同,轻重,以及部位的不同,所产生的病证也不同,人体若感受阳邪,多导致阳盛而伤阴,形成实热证,见口舌生疮,口渴,面赤心烦,小便短赤,大便干燥等。感受阴邪,多导致阴盛而阳伤。形成寒实证,多见恶寒重而发热较轻,头身疼痛,无汗,舌苔薄白,脉见浮紧等。人体感受邪气的轻重,多能反映出疾病的轻重,一般是感受邪气轻则病轻,感受邪气重则病重。病邪所侵入的部位不同临床出现的病证不同,如邪在肺,则表现为发热恶寒,喘咳,鼻塞流涕等。邪在肝,则表现为胁肋胀满疼痛,急躁易怒。喜叹息,脉弦等。邪在四肢关节,则临床表现为四肢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活动不便等。

总之,中医学即强调了人体正气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但又不排除致病因素的重要作用,人体正气的强弱,还与人体的体质因素,精神因素,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的营养和锻炼等因素有关。

扶正驱邪是让我们保持健康,防治未病的关键。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