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身体规律,按“时”治病事半功倍

10/13/2019 6:52:21 AM 共享者:吞一 举报


专业中医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收集患者身体多方面信号(包括脉象、舌象、饮食、二便、恶寒、恶热、月经……),来判断内在脏腑的状况及疾病发展的趋势,并且对症治疗。

非专业人士可以关注病症发作的时间规律来判断是何脏腑出现了问题,并通过疏理相应经络的易堵塞穴位来自己调理,常常会立竿见影。

很多时候,病症的发生是有时间规律的,中医认为人体十二脏腑与一日十二个时辰相对应。在相对应的时辰里,本脏腑的气血最旺盛,此时相应脏器的功能最强,如果脏腑有异常,就会出现相关的症状,因此在固定时间连续出现相同的症状,可以通过疏通相应经络来解决。

常见定时出现的症状

丑时(1点~3点)

凌晨1~3点钟莫名醒来,这是肝火过旺,春天常见,伴有烦躁、易怒或气郁等症状,如果此时工作压力再大些,当气血流注到肝经的时候,火上浇油,结果把人唤醒。

坚持按揉肝经的易堵塞穴位(阴包穴、太冲穴),3、5天后当穴位处的痛感消失,可一觉睡到天亮。

寅时(3点~5点)

凌晨3~5点钟定时醒来,连续三天,这是因为寅时肺脏功能最强,发现肺部有恙(也许是小寒,也许是小热)将人唤醒。

敲揉肺经易堵塞穴位(孔最穴、鱼际穴),待穴位痛减后症状可消失。

巳时(9点~11点)

上午9~11点钟有困倦的感觉,尤其是上班一族,9点钟到单位打完卡,开始犯困,过了11点钟,又精神了,这是脾虚,在气血循行至脾经时主动要求人体休息。

疏通脾经的易堵塞穴位(阴陵泉穴、地机穴、公孙穴),再配合口服补益气血的药物会改善。

未时(13点~15点)

下午1~3点钟倦怠、疲乏,这是饮食寒凉,小肠有寒,夏天常见。这是小肠经气血在此时旺盛之后,身体的本能努力清除寒气,导致自身气血消耗后的表现。

疏通小肠经的易堵塞穴位(天宗穴、肩贞穴、后溪穴),同时管住嘴,避免寒凉摄入,症状会消失。

申时(15点~17点)

下午3~5点钟困倦、头疼,一定是膀胱经有寒,膀胱经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空调、冷气容易侵犯此处。膀胱经气血在下午三点开始旺盛,努力排寒,消耗自身气血导致疲倦,而睡觉又是身体自主休生养息的手段。

疏通膀胱经易堵塞穴位(昆仑穴、承山穴、合阳穴),问题就解决了。

戌时(19点~21点)

有些中老年朋友到了晚上7~9点钟,开始有轻微胸闷、心慌的感觉,去医院检查结果正常,此为心包经不通。

敲揉、疏通心包经的易堵塞穴位(天泉穴、郄门穴)症状即可缓解。

亥时(21点~23点)

偏头痛或一侧耳鸣的患者,如果在晚上9~11点钟发作或加重,这是气血在三焦经循行的时间,与三焦经有关。

此时疏通三焦经的易堵塞穴位(四渎穴、消泺穴、翳风穴)会手到病除,化解「顽疾」。.

●● ●

疾病发作时,也许我们只想着如何快速消除痛苦,而没有在意发作的时间很有规律。这些规律的收集并不难,只要掌握一点相关知识,稍微关心一下身体就会有收获。固定时间异常醒来、困倦、疼痛等情况,持续三天就有判断意义,此时调理相关经络会立竿见影。

掌握气血在十二条经脉子午流注循行的时间次序,只需要记住一句话:「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按照肺经的流注时间是凌晨3~5点,依次类推,平时根据时间随时训练,渐渐的十二条经络的子午流注次序即可了然于胸,在病症出现时间规律时可以马上找到对应经络,并自我疏通、缓解。

求医不如求己,克服畏难情绪。有时间发作规律病痛的朋友,要坚持疏通经络。文中取穴示意图如果不好理解,可以上网搜索「路新宇」,找到相关的经络易堵塞穴位疏通视频,动手实践一下。如果手到痛除,那将多么有成就感啊!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