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最后十来天,要多注意滋养阴血,三个调理方法,安然过秋冬!

10/28/2023 12:22:16 PM 共享者:吞一 举报


现在这个时节,很多人觉得体内火燥、口燥咽干、溃疡、失眠多梦、腰膝酸痛、潮热盗汗……

尤其是阴虚、肾精不足之人,因为体内阴液不足,不能滋润五脏六腑,更是难受,哪哪都不舒服。

如果你最近正好也出现了这些阴虚的症状,就该知道,其实这都是身体在提醒我们:该敛阴、养阴了。

一、秋天燥气当令,要多注意滋养阴血

1. 秋季阴气渐长,燥气当令,很伤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是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阳气渐收,人应之而奉收,阳气内敛,阴气渐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秋季的养生之重,特别是阴虚、血虚体质之人,更应注意。

同时秋天以燥气当令,而燥气易伤肺金,耗损人体津液,引起皮肤干燥、皲裂、毛发干枯、大便干结、口鼻咽干、音哑、干咳等燥邪伤人症状,在日常中更加要注意阴血的滋养,才能减少燥邪的损伤。

2. 女子以血为本,更要多注意阴血的滋养

中医说“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尤其是女性,更要重视。

《灵枢·五音五味》指出“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妇女一生因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特殊生理而数伤于血,因而在生理上常表现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特点。

而血属于阴,养血等同于养阴,对于女性尤其重要,秋季本就是容易阴虚的时候,女性更要注重阴血的滋养。

但是现代生活,大家的工作生活压力都非常大,尤其很多女性,忙完工作忙家务,可以说是忙得不可开交了,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伤害阴血,加重阴虚的日常行为。

3. 生活中的这些行为,会加重阴血的损耗

01. 长期熬夜

中医养生原则是“昼则养阳,夜则养阴”,夜晚是养阴血的重要时间。

在该睡觉的时间不睡觉,阴阳失衡,会导致阴血暗耗、气虚血亏,女性尤其要少熬夜,因为女子本身就是属阴的,睡眠过少对女性来说更容易引起阴血不足,导致早衰。

02. 过食辛辣

中医认为,秋季和肺在五行中都属金,故肺气最旺。而辛味入肺,如果摄入过量辣椒等辛味食物,会导致肺气过旺,使得内火亢盛而易伤阴。

03. 思虑过度

刘禹锡在《秋词》中写到“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季阳消阴长、花木凋零,人容易触景生情而产生悲伤、郁闷、忧心等情绪,思虑过度、忧郁烦闷这些情绪,容易引起气机郁滞,日久会化热伤阴。

女性因性格特质更容易有情绪的波动变化,应该更要注意保持秋季容平,才能保养人体收敛之气,做到“收敛神气,使秋气平”,达到保养精神、调摄情志的目的。

二、如何判断自己是哪种阴虚

1. 阴虚体质四个典型症状

01. 五心烦热

是指手脚心容易感觉热,甚至睡觉的时候要伸出被子,有的人总想把手心贴到凉的墙上才舒服。手脚心加起来,是四个心,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心脏的心,总是觉得心烦、发燥、发热,加起来就是五心烦热。

02. 午后潮热

发热像潮水一样有节律,这是潮热,一般阴虚的人上午不热,下午才开始发热,大概下午两三点后就开始觉得两个脸颊烘热烘热的,有时还带有一点微微的汗,这是阴虚发热的特点。

03. 盗汗

就是睡眠中出汗,像强盗一样,总是在夜晚偷偷出汗盗取我们的阴津阴液,严重的甚至会把枕巾被单打透,但是一醒过来,汗就不出了,这种就是阴虚的盗汗,如果白天一动就流汗那是自汗,属于气虚表现。

04. 舌红苔薄

舌质颜色红,舌苔薄,甚至没有舌苔,其中舌色红是主要的指征,舌体可以比较干瘦。这个舌质的判别需要一些专业水准,可以咨询医师判断。

如果以上症状中了三个以上的,基本就是阴虚。

2. 阴虚细分,具体又是哪个脏腑在虚

同时,阴虚如果细分,各个脏腑之间也有偏颇,日常常见的有:

01. 肺阴虚: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肺系症状突出,多由长期咳嗽伤及肺阴,或热病后期阴津损伤引起,具体表现是干咳但是没有咳痰、或痰很少而且像粘在喉咙里一样难以咳出,口腔鼻子经常感觉干干的,嘴巴想喝水,鼻子甚至有可能干裂的,灯光照射下能看到突起的毛细血管。

典型表现: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晚上盗汗、两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

02. 胃阴虚:胃阴不足所表现的证候。

多由胃病拖延太久一直不愈合,或热病后期伤害阴液一直没有恢复,或平素喜欢吃香喝辣,损伤胃阴胃液,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使胃阴耗伤而致。

典型表现:胃脘不实,隐隐约约痛感但不强烈、感觉会有饥饿的感觉但是并不想吃东西,或者吃了一些东西也总感觉不消化,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或感觉胃中打嗝,有气体向上冲的感觉,舌红少津,脉细数。

03. 肝阴虚:指肝脏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

典型表现: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胁肋隐隐作痛,感觉热乎乎的胀痛感痛,面部烘热看起来像高原红或两颧潮红,或手足轻微抖动,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乏津,脉弦细数,平时做事情性情急躁,容易发火。

04. 肾阴虚:指肾脏阴液不足,滋养和濡润功能减弱所表现的证候。

多因肾阴虚体质,或大病日久伤及肾脏,或房事过度,或热病伤阴,或过度服用温燥劫阴之药品所致。

典型表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脱发、牙齿摇动、失眠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男子见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等。

这些各个脏腑之间的特殊表现,多多了解,再进行辩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在进行调养的时候能够更有侧重点。

但是不论哪种脏腑的虚损,根源都是阴虚,整体的大的判断原则不能搞错,如果不确定,还是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做个精准的专门病症为好。

三、调阴虚体质三步法,安然过秋冬


1. 多食柔润生阴血之物

阴虚,可以理解为人体安静、凉润的物质不足。人体的精、血、津、液等都属于阴,如果说人体是一个不停运转的机器,阴就是机器所必须的冷却液,如果冷却液太少,不断运转的机器就会过热。

如果人体的精、血、津、液等阴类物质缺乏,身体就会进入过热状态,出现虚热和虚性亢奋状态,所以阴虚的朋友日常可以在饮食要多注意,要为身体脏腑补充阴之不足。

肉类中,可以选择猪肉和鸭肉;蔬果中的山药、莲藕、银耳、百合、雪梨、甘蔗等都可考虑;药材里的沙参、麦冬、玉竹、枸杞、熟地、生地、桑葚等也适合。

黑桑葚,是自古以来都很厉害的补益果,有水果里的“乌鸡白凤丸”之称。

桑葚,味甘酸,归肝、肾经,早在2000多年前,桑葚已是皇帝御用的佳品。

《随息居饮食谱》:“桑葚,滋肝肾,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

《本草述》:“乌椹益阴气便益阴血,血乃水所化,故益阴血,还以行水,风与血同脏,阴血益则风自息。”

桑葚填补的,正是我们底子上亏虚的肝肾之阴。

而且,阴阳互相搭配,可以补得更好更平衡,好比古文所说的:“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这是说,即使是阳虚的人要补益阳气,一定也要滋阴,这样才不会补阳而伤。

女性以阴血为根,无论气色红润、头发乌黑亮泽,还是皮肤娇嫩、月经正常,都要以充足的阴血为基础。

鲜桑葚4-6月成熟,难以保存,但我们可以把它晒干,成为桑葚干,更好保存且寒凉之性减弱,一年四季都能用来补养身体。

2. 睡子午觉,使身心得到安养

熬夜伤阴,而睡子午觉可以养阴,子午觉是自古养生医家传下来的方法。

三寒两倒七分饱,是健康百岁的三大法宝。其中两倒就是指睡子午觉,即每天在子时(23:00~1:00)和午时(11:00~13:00)入睡,主要原则为“子时酣睡,午时小憩”。

子时和午时乃人体及自然界阴阳交会的时候,分别是人体气血“合阴”、“合阳”的时候。

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灵枢·营卫生会》

因阴重阳尽,故半夜子时应该是进入深睡眠了,反之,午时阴尽阳重,此时应该稍加小睡以“合阳”。

当代人生活节奏紧凑,精神紧张,通常阳气盛时工作效率高,白天应尽可能多劳作,待有一定疲劳困乏感后,利用夜间阴气盛的时机休眠,可使身心得以充分安养。

子时阴气盛,应顺势休息以滋阴潜阳,提升睡眠质量。在此天地交泰、阴阳转换的时刻,人体同步天地造化,应时休息,可以使人消除疲劳,精神焕发,这就是子午觉的真正意义。

3. 艾灸,调节身体阴阳平衡

艾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有益于调和阴阳,阴虚者也可以选择这个方式,利用穴位的调和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调整调节身体的阴阳偏颇。

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刺激此穴可以生产源源不断滋养人体的肾脏之水,肾水充盈,精之充足,则阴液不虚。太溪穴位置非常好找,位于脚踝处,也就是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我们的左脚有太溪穴,两侧是对称的,右脚也是有太溪穴的。

古书有云:“肾也,其原出于太溪穴,太溪二。”通过艾灸太溪,能发挥穴位滋润的作用,还能遏制上炎的虚火。

也可以在闲暇之余,手动按压穴位,每次按压60~100次,令局部有酸、痛感,每日1~2次。

另外,做艾灸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身体非常放松,还有利于调节心绪,符合“静则养阴”。对于明确有其他脏腑阴虚表现者,可以咨询中医家庭医师后根据症状选择相应的穴位。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