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养生宜“收敛”!

8/14/2020 7:37:03 AM 共享者:吞一 举报


好像才刚迎来夏季的酷暑,不知不觉中今天就要立秋了。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中医师韩晓明介绍说,中医上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属木,生长生发;夏属火,生长发育;秋属金,主收敛;冬属水,主封藏。所以,立秋就要开始“收敛”了。进入立秋后,虽然湿气逐渐减少,但天气还是非常热。针对这样的节气特点,日常应该如何养生呢?

(图为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草药房的中药师用百合和紫菀拼成的“立秋”)

防秋燥,先润肺

秋天天气比较干燥,所以润燥成为立秋后的重点,根据五行学说,五脏中的肺对应自然界的秋季,所以秋天以润肺为主。肺在五色里属白,可以通过多食白色的食物来达到生津润肺、补益肺气之功效,比如银耳、蜂蜜、白芝麻等。而又因肺功能在秋季处于旺盛之期,肺气充足会影响肝,肝气太旺则需要收敛,这时候可以选择吃一些酸的食物去平衡身体机能,比如西红柿、枇杷、柠檬之类的酸味果蔬。

脾胃虚,行清补

整个夏季因为天气炎热,人们为了补充水分而多食瓜果,这会造成夏末秋初之际脾胃处于一个虚弱的状态,这个时期不能吃得过于寒凉,不然脾阳亏虚,原动力不足,全身气血生化受到影响,水湿凝聚不散,容易形成外干内湿,常常表现为舌苔白、胖大,舌体齿痕多等症状。

除此之外,秋后的调理进补也十分必要。秋季应以清补为主,可以选择一些滋阴润燥的荤食类,如瘦肉、鱼、鸡、牛肉等。

春捂秋冻,适度锻炼

俗话说“春捂秋冻”,这个季节穿衣感到微凉是最好的状态,适度的冷感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中医上讲,秋天人体的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损耗,可以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运动,比如慢跑、太极、快走、瑜伽等,保持适时有度、循序渐进。也要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昼夜温差大,防病于未然

夏末初秋,天气逐渐转凉,由于昼夜之间温差增大,病菌易乘虚而入,常见的多发疾病有支气管炎、肺气肿、关节炎、腰肌劳损、心脑血管疾病、面瘫等。因此,在秋季应注意少开空调,适当增添长袖长裤等衣物,尽量不要睡凉席,做到防病于未然。

小贴士

立秋“啃秋”,立秋后西瓜要少吃

老南京一般认为,在立秋前一天吃西瓜“啃秋”可以不生秋痱子,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慢性胃炎专病门诊主治中医师王光铭提醒,立秋过后,西瓜渐渐归属于反季节水果,而且西瓜性味寒凉,立秋之后,天气转凉,人体消化功能下降,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贪吃凉西瓜就容易引发胃炎等胃肠道疾病或者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贴秋膘”,三类人要悠着点

我国民间有“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以肉贴膘”)的习俗。但是专家指出,立秋“贴秋膘”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否则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反而有害健康。

南京市名中医、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医师夏公旭介绍说,“贴秋膘”最早传于北方,这与北方的气候有关。而江南立秋后,天气不会马上转凉,暑湿还比较重。这时人的脾胃功能仍然不是很好,如果这时“贴秋膘”,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湿热积聚在胃肠中,反而更容易诱发感冒、便秘、发热,所以在早秋进补可以说得不偿失。他提醒以下三类人,“贴秋膘”要特别注意食材的选择和“贴秋膘”的技巧。

1、脾虚患者。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2、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适量摄入苦瓜、黄瓜、冬瓜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3、老年人及儿童。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等消食、健脾的食物。

来源: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钱鸣 戚在兵

编辑:思源

【来源:南京晨报】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