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长不是靠多走路和多睡觉,而是坚持这2件小事

3/15/2022 7:44:32 AM 共享者:吞一 举报


导语:老是自然的法则,人终归要老,他是生的结局,人说:生的本身就意味着老,无数人都在寻求着长生不老的秘方,但都没有结果。

从古至今,历史上有太多的人想长命百岁,长生不老,然而,并没有找到永生秘诀。

而在当下,一些神秘主义者,一些科学家,一些富翁,一些企业家,已经开始启动这个“永生”的项目,他们不再认为死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更多企图利用现代先进的科技去解开人类能够长生的秘密!

决定寿命长短的因素——端粒体

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端粒短重复序列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

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端粒、着丝粒和复制原点是染色体保持完整和稳定的三大要素。

端粒的长度反映细胞复制史及复制潜能,被称作细胞寿命的“ 有丝分裂钟”。

端粒体与人的寿命密切相关,但还不能说端粒体直接决定人体寿命的长短。

端粒体能够影响细胞从成熟到衰老再到自然凋亡,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两端的端粒体就会相应变短,当端粒体短到一定程度,端粒体不再具有活性,细胞也就丧失了无限增殖的能力而发生凋亡。

难道真的是生死有命吗?非也!

寿命是指人类生命期的最大长度,这一长度大概在110~115岁左右;有的研究结论认为,相当于一个人生长发育期的5~7倍左右。

寿命的长短一方面受社会经济条件和卫生医疗水平的制约,不同社会不同时期有很大差别,另一方面由于体质、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生活条件等个体差异,个体的寿命长短相差悬殊。

反映寿命长短的指标常用平均预期寿命指标,有时也计算预期寿命中位数,预期寿命是衡量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人体健康和寿命有五大决定因素:

第一:父母遗传占15%;

第二:社会环境占10%;

第三:自然环境占7%;

第四:医疗条件占8%;

第五:而生活方式占60%!

因此,健康=60%的生活方式+15%的遗传因素+10%的社会因素+8%的医疗因素+7%的自然因素。

退休医生坦言:寿命长不是靠多走路和多睡觉,而是坚持这2件小事

多走路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的弹性,改善心肺功能,从而能够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机体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使机体保持健康的生理状态,慢慢的能够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对人体有长远的好处。

多走路能够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特别是对女同志绝经后的骨质疏松很有帮助。

多走路也能够改善人的睡眠,调节胃肠道功能紊乱,多走路还能够调节人的心理状态,改善人的精神面貌,使人充满朝气和活力。

那么,睡觉质量和睡觉时间的长短能够有效地帮助人恢复体力,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能够有效的缓解身体的疲劳,使多脏器得到一个适当的休息。

另外也可以维护人的大脑帮助恢复,精力充裕的人思维通常比较敏捷,精力旺盛,工作效率高,因为人的大脑在休眠的状态下耗氧大大减少,由于大脑神经功能的储备,睡眠质量有利于维护人的大脑。

运动和睡觉固然重要,但是对于长寿而言,并不是多走路和多睡觉就能控制的事情!

饮食的重要性

均衡饮食是一种科学合理的饮食。

这种饮食提供的热能和各种营养不仅应该是全面的,而且必须在饮食的营养供应和人体的需要之间实现平衡,既不过量也不缺乏。

同时,各种营养素可以保持适当的比例,相互配合而不失平衡,并考虑到不同年龄、性别在生理条件和特殊条件下,可以实现营养供需平衡。

中国营养学会根据国情制定了饮食指南;它的原则包括:食物要多样化,饥饱适度,油要适量,厚度要匹配,盐要限量,糖要少吃,酒要适量,三餐要合理。

如果这些原则能够长期遵守,大家肯定会满足合理营养的要求。

那么,合理的膳食对身体有好处,身体健康了自然也可以增强抵抗能力,对预防衰老自然是有一定的作用。

乐观的心态

人生在世,不生病是不可能的,关键要有与疾病和平相处的心态,尽量减小疾病对自己心态、情绪上的不良影响,乐观积极,与疾病和谐共处。

乐观的心态的确对身体是有益的,好的心态和好的身体是有着密切相关的,精神因素,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提升很重要的调节作用,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和事业,也能够使全身充满活力,还能够促进身体健康。

人老心不老!生活中许多高龄老人拥有乐观心态”的长寿秘诀就是实证!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