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余年,这部跨越千年的医书终于出版了!

6/6/2023 8:08:59 AM 共享者:吞一 举报


2012年,成都地铁三号线建设中意外在天回镇发现了老官山汉墓,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与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抢救性发掘。在老官山3号墓中考古队员发现了大量医学简书,后来被称为“天回医简”。

经过十余年的整理,2023年2月《天回医简》正式由国家文物出版社出版。此书的出版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对已公布的出版资料展开了如火如荼的研究,掀起了一股热潮。

壹丨《天回医简》早于《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它不仅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还是中医学理论与中医防治疾病技术的渊源,被公认为“医书之祖”。

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柳长华指出:在成书的时间上,《天回医简》早于《黄帝内经》二百余年,《天回医简》中的一句话往往就在《黄帝内经》中演绎成一篇甚至两三篇文章。比如《脉书·下经》关于“疾病之变化”,用三五句话讲了两类疾病系统,一是按痹、风等特点分类进行方药治疗,二是以十二经脉为基础进行诊脉和针灸。而《素问》和《灵枢》分别用一篇文章针对“疾病之变化”展开详细论述。

中医药凝聚着华夏祖先的智慧,凝聚着千万人的经验,这是传承的根基,也是创新的动力。《天回医简》的发现及出版对于复现澄清早期医学文化基因,校勘《内经》有很大的作用。

贰丨《天回医简》展现了汉代中医药学的繁荣发达

研究人员说:“天回医简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古代医学文献。”

天回医简,简书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善,堪称考古史上之最。在出土的近1000支医简上,文字多达25000余个,兼见篆隶、古隶及隶书,其中还不乏齐地方言。

天回医简并非单本医书,而是《脉书·上经》《脉书·下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犮理》《刺数》《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疗马书》《经脉》8种医书,涉及经脉、脏腑、腧穴、刺法、治疗马病等内容,更有沿用至今的多个古代方药。

天回医简的出土说明中医至少在汉代以前就已经走向了独立发展的轨道,对于探究中医学理论演变和传承发展规律、系统梳理中医发展的学术脉络等具有重要价值。

中医学源于临床实践,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而中医经典就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习业》就提到,想要“大医”,必须要对中医经典著作及中医理论知识有着深入掌握与理解,研习中医经典著作是古今学习中医必经之门径。《天回医简》的出土对于研究中医经典理论,研究中医传统文化,推动中医药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