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与人体五脏

6/28/2024 10:12:39 AM 共享者:吞一 举报


人体五脏与“仁、礼、信、义、智”

“五常”(五德)相对应,肝木主仁、心火主礼、脾土主信、肺金主义、肾水主智。通过内德修养,使“喜怒哀乐之未发”或“发而皆中节”。

人身达“中和”的状态,如此五脏得养,是未病先防、防治结合,去病延年的良好方法。

NO.01

仁德养肝

“仁”即“仁爱”,是爱一切众生的一种状态。

有孝悌、有忠恕,是“仁”的表现,“温、良、恭、俭、让”是“仁”的风度,没有内省,孝悌之道会有缺失,宽恕、包容也难以做到,就不能做到仁爱。仁德丰厚的人,善良宽容,博爱万物“慈眉善目”仁德品格缺乏,会表现为心胸狭隘、脾气急躁、容易动怒。这样的人性格上自傲抗上,人际关系紧张,一生各种事业发展困难重重。仁德为肝脏之本,基于肝脏疏泄条达的生理特性,怒气伤肝发病特点,仁德缺乏的人就会伤肝,造成气滞血瘀,临床常表现为头晕眼花,胸闷腹胀,晚年最容易四肢麻木,中风瘫痪。

NO.02

义德养肺

“义”,孟子说,“义者宜也”,“义”是合宜。

“君子义以为质”,一个君子,为人处世首先要合乎道义,做适宜的事情。义德之人,侠肝义胆,助弱扶危,济安拔险,处善聚缘,义德缺乏的人吝啬小气,贪占便宜,形单影只。义德又称为金德。金德为肺脏健康之本,义德缺失的人,常常会出现悲伤、气短、喘哮等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倦怠乏力、意志消沉等。肺为娇脏,具有轻清肃静的特性,加强义德修养可以避免耗伤肺气。

NO.03

礼德养心

“礼”是礼仪、规范。

礼德养心。心主火,“火曰炎上”,故心为礼藏,应该像火一样,炎热向上。礼德之人大多豪放热情、奔放活泼。在中医看来,心主神明,心主血脉,且为君主之官,在五脏之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礼德修养,不耗心气,避免过喜伤及心脉,乃养生之道。礼德缺失的人,常常会出现心志异常、精神涣散、胸闷气短等疾病,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神不安等,正所谓“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NO.04

智德养肾

“智”义为明万物阴阳之本,知万物阴阳之变化,对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对答如流,胸有成竹。即是行为过程的判断,是自我本真的初愿与时事的结合,也就是能做到“因时而为”“因势而为”“随圆就方”。

智德养肾。肾主水,“水曰润下”,故肾为智藏,应该像水一样,滋润万物。智德之人,审慎圆融,稳重可靠;智德缺失之人,常常会因外在环境迷失自我,处事不能通达顺便,遇事易出现恐惧担忧、不知所措,七情中,“ 恐”为肾所主,恐则气下,耗及肾气。“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临床常表现为骨痿、滑精、小便失禁等。所以应该加强智德修养,减少肾气的耗伤。

NO.05

信德养脾

信”既是诚信,也是信守诺言。

信德养脾。脾主土,“土曰稼穑”,故脾为信藏,应该像土地一样敦厚,承载万物。因此,信德之人胸襟宽阔、富庶大方。在七情中,忧思过甚容易伤脾。信德缺失之人往往多思虑、多算计,思虑过度,脾气郁结,脾胃运化失常,会出现食少纳呆、胸脘痞满、腹胀便溏等症状,表现为脸色暗黄、精神不佳、经常犯困、容易上火、手脚冰凉等。

《老子·五十一章》指出,“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故修养五德,顺天地之大道,万物才能长养。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莫不遵循此理。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是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五德是知的层面,五脏则代表行的层面,知行合一,五脏功能才能正常发挥,人才能身心健康。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