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子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2022年延伸到2023年继续关心的大事,有俄乌战争、疫情、胡鑫宇失踪案等等。
俄乌战争事关政治经济大事,疫情防控涉及百姓对社会公信力的关注,胡鑫宇案事关每个公民的安全感、对社会治理的信心。
小编将逐一介绍。今天专门写一写中乌关系。
目前,中国是乌克兰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
据乌克兰国家统计署数据,2021年乌克兰从中国进口109.7亿美元货物,排列第一,其次是德国。
出口方面,在2001年中国“入关”之前,乌克兰主要向中国出口金属、电子制品。
2001年-2011年,主要出口矿产。
2011年双方成为战略伙伴后,主要出口农产品。
从这个趋势可以看出,乌克兰从卖工业品转变为卖农产品,从工业国退化为农业国。而中国则恰恰相反,从农业国进化成了工业国乃至“世界工厂”。
二、
三十二年过去
其实乌克兰也曾经阔过。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一群兄弟分家,乌克兰分到了丰厚的遗产:3594家军工企业、300万名产业工人、苏联40%的钢铁产能、25%的粮食产量。
有人有粮,有技术有资源,条件相当地好。
三十二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怎么就迅速没落了?
根本原因,就是地理位置不好,夹在俄欧之间,政治方向摇摆、内部社会撕裂,成为大国政治角力的牺牲品。
2005—2009年,乌克兰发生“颜色革命”,亲欧派上台,与欧洲发展良好关系,又赶上农业大丰收、矿产资源价格上涨,乌克兰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他们一边盼望着全民小康一个不能少,一边有闲情逸致和波兰联合申办了2012欧洲杯。
这种体育赛事,其实是一次政治较量。波、乌处境相同,都致力于亲欧,但一直受到俄罗斯的阻挠。欧洲各国同意欧洲杯在波、乌举办,给足了他们面子,也同时给普京一点颜色瞧瞧。
2010年,风云突然变幻。此前被“颜色革命”搞下台的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重新上台,再次投入俄罗斯怀抱。
2014年,基辅发生骚乱,亚努科维奇逃往俄罗斯,亲欧派再次上台。克里米亚、顿涅茨克等俄罗斯族的民众闹起独立运动,内战打响,此后就一直没有消停过。
乌克兰就这样在向东还是向西的抉择中反复摇摆,一把好牌打得稀烂。
这个国家成立时间较短,还没有培养出有远见、有胸怀的政治家,缺乏在大国之间搞平衡外交的能力。
北约与俄罗斯
比一比印度、越南就明白了,他们与美俄关系都搞得不错,政治手腕高超。
而乌克兰,选择亲俄,就与欧盟撕破脸,马上撕毁贸易合同。选择亲欧,就将加入北约写进宪法,把俄罗斯一脚踢开,拼命抵制俄罗斯语言与文化。
翻脸象翻书一样快。
三、
乌克兰的武林绝学
不管乌克兰如何翻脸,它与中国关系一直不错,重点在军事工业方面,对中国帮助很大。
乌克兰的军工行业非常强悍,有一批世界级的军工企业。
“南方机械制造厂”生产战略导弹,生产了苏联42%的战略导弹、62%的地对空导弹。它的航天技术也很先进,生产过苏联第一颗通讯卫星所用的运载火箭。
“黑海造船厂”是苏联唯一能建造航空母舰的造船厂。
“61个公社社员造船厂”主要建造巡洋舰和驱逐舰。
“大海造船厂”,建造了世界最大的气垫登陆艇“欧洲野牛”级。
“曙光-机械设计”科研生产联合体,生产了苏联50%以上的燃气轮机,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生产舰船用燃气轮机的企业。
“安东诺夫”航空科技联合体(原安东诺夫设计局),主要生产运输机。它的安-225是世界上起飞重量最大的运输机。
“马达西奇”生产航空发动机,出口到94个国家,包含运输机用大推力大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战斗机教练机用发动机、直升机用涡轴发动机等。
“莫洛佐夫设计局”的坦克、装甲车享誉世界。二战时最著名的“T-34”坦克就是它设计的。
“巴顿焊接研究所”是全世界最大的焊接专业研究机构,它的航空航天材料焊接技术在世界上独领风骚,欧洲宇航局、空客公司、国际空间站都离不开它的技术支持。
此外,乌克兰在无线电、雷达、电子领域也极具实力。
这么牛的军事工业实力,在乌克兰手中却成为沉重的包袱。因为它是一个小国,没有霸权野心,自己用不到这种顶级的武功绝学。
缺乏资金支持,这些庞大的军工、重工企业无法维持正常运转,纷纷破产倒闭,许多专家教授下岗失业。
世界各国都看到了这个绝好的机会,马上开始抢人大战。
比如韩国的人才计划就卓有成效,乌克兰专家只要联系韩国大使馆,马上就可以拿到签证和机票,还有一个月的预付工资。
四、
中国的“双引工程”
中国也加入了这一轮人才争夺。
1991年,国务院授权外国专家局设立国家“友谊奖”,用以表彰外国专家为中国所做的贡献。各省随后也设立五花八门的友谊奖。
1993年,国家正式启动“双引工程”,意思是引进独联体国家技术、引进独联体国家人才。其实主要针对引进乌克兰的技术人才。
时任总理李鹏强调:这是一批穷十年之力都无法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对我国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大批乌克兰专家学者来华工作。其中许多人是总工程师、总设计师、技术专家级别,全面带动了我国军工技术的科技水平。比如:
“安东诺夫设计局”总工程师金秦科·瓦列里
“安-225运输机”总设计师维克托·科瓦尔斯基
“航母装备设计局”主任瓦列里·巴比奇
高能制造技术专家弗拉季米尔.科瓦连柯
纳米材料专家奥坚科·沃洛德梅尔及其夫人
冶炼专家阿诺·阿夫恰茹克
“双引工程”进行得非常顺利,乌克兰在军工方面对中国毫无保留,因为双方没有任何政治冲突、利益冲突、领土纠纷,在经济方面还有互补性。只会成为朋友,不会成为敌人。
自1991年乌克兰独立至今,无论是亲俄的克拉夫丘克、库奇马、亚努科维奇,还是亲西方的尤先科、季莫申科,他们在对华军售上均持积极态度,这是由乌克兰本国的根本利益决定的。
原总装备部驻莫斯科大使馆经济合作处一等秘书马宙光大校就说过:“与乌克兰军技谈判过程简单轻松,不像与俄罗斯武器公司谈判那样漫长、困难。”
俄罗斯国防部分析称:乌克兰向中国出口了约30类军事技术,中国从乌克兰拿到了他们想拿到的全部军事技术。
“双引工程”对我国贡献巨大,有些项目填补了我国的技术空白,缩短了研制时间,提高了研制起点。
很多武器型号可以在世界领先水平直接起步,避免了原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担心的“费九牛二虎之力搞出落后东西”的窘境,并且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五、
“瓦良格”号航母
中乌最早的舰船贸易始于1993年,中国以1750万美元低价购入一艘“维他斯·白令”级破冰船,改装后更名“雪龙”号,成为当年唯一功能齐全的极地破冰船。
同年,中国买入一艘3.7万吨半成品油水补给舰,更名为“青海湖”号,成为海军之后十多年最大的远洋补给舰。
中乌军贸影响最大的项目就是“瓦良格”号航母引进。
1.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有三艘正在建造的第三代航母。
基本完工的“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被俄罗斯强行夺走;第二艘是“瓦良格号”,完工70%;第三艘刚上船台,缺乏资金继续建造,最终被拆解。
中国要购买“瓦良格号”,受到俄罗斯的阻挠。
大国相邻都是这样,场面上高喊友谊,脚下互相使跘子,都不愿看到对方崛起。
“瓦良格号”
1998年“瓦良格号”最终以两千万美金接近废钢的价格卖给港商徐增平,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于2002年3月抵达大连港。
同时交付我国的还有几十吨重的设计制造图纸。可以说,这套图纸的价值比“瓦良格”号要重要得多。拿到了图纸,才能真正掌握航母设计、制造的技术。
2004年8月,大批乌克兰航母专家来到中国,帮助我们用五年时间完成了全部设计工作。大连造船厂用了三年时间完成改装。
“辽宁”号航母
2012年9月24日,面貌一新的“辽宁”号航母交付中国海军。
这艘航母直接改变了中国的军事战略规划,海军的战略目标从近海变为远洋。
2.
有了航母,还得有舰载机。
中方先求助于俄罗斯,但双方的意图相差甚远,根本谈不拢。最终中国选择了乌克兰。
乌克兰以低廉的价格卖给了中国第7号验证机T10-K7、四套航母阻拦索、四套舰载机“尾钩”系统、四套航母动力TB-12蒸汽轮机,全幅武装了“辽宁号”。
“辽宁”号航母正在放飞歼-15舰载机
2012年11月23日,海航飞行员戴明盟驾驶歼-15舰载战斗机成功降落在“辽宁号”甲板上。
3.
有了航母和舰载机,还得有大批训练成熟的飞行员、舰员。
从2006年开始,中国和乌克兰开始舰载机飞行员培训交流。2009年在辽宁兴城建设培训基地,2011年底投入使用。
4.
航母本身攻击力强大,但缺乏防御能力,需要编队中的水面舰艇担负防空任务,潜艇负责水下防御,它们都需要先进的雷达系统。
1996年我国开始研发“346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由南京电子14所负责。
研发过程遇到太多技术难题,无法突破。
2001年4月,时任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长曹刚川上将亲自率团访问乌克兰,签订一系列军工合作协议。
之后在“乌克兰量子研究所”的帮助下,雷达问题顺利解决。
5.
舰船动力一直是我们的弱项,很多年没能取得技术突破。
1993年,乌克兰“曙光-机械设计”科研生产联合体,向中国出售十台刚刚研制成功的DA80大型燃气轮机,成为我国新一代远洋驱逐舰的主动力。
同时还提供给我们小型燃气轮机UGT6000,用于登陆舰和两栖攻击舰。
6.
由于中国在东海与南海与周边国家的博弈日趋白热化,中国海军需要提高重装快速投送能力,加强夺岛作战实力,要求购买俄罗斯的全垫升气垫登陆艇“欧洲野牛”,它拥有超强远程两栖投送能力。
“欧洲野牛”级气垫登陆艇
但俄罗斯要价太高,且不愿意转让生产技术。2006年我们开始与乌克兰秘密接洽。
为了回避俄罗斯一再坚持的知识产权纠纷,乌克兰更改了“欧洲野牛”的动力设备和操控系统,命名为新的型号。
2009年,中国购买四艘,总额3.15亿美元。其中两艘由乌克兰建造,两艘由乌克兰转让全套技术并提供组件在中国广州组装。
俄罗斯对此曾经提出强烈抗议。
可以说,在很多国家对中国进行军工技术封锁的情况下,我们通过与乌克兰通力合作,从航母、舰载机,到护航舰艇、航母补给舰、训练设施,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实现了海军实力的巨大跨越。
六、
航天技术
以前我国航天发射用的火箭是“长征“二号、三号、四号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主要缺点是推力小、毒性强,对环境和人体都有很大危害。
美国、苏联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都发展了液氧-煤油液体火箭发动机,但是我国拿不到相关技术。
上世纪90年代,我国从乌克兰“南方机械制造厂”进口了三台RD-120型号的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并引进全套技术和工艺设备,用五年的时间完成了仿制。
在此基础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经过技术改进,开发了”长征“五号、六号、七号、八号4大系列运载火箭,解决了我国的航天工程需求。
七、
航空技术
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曾是苏联最重要的运输机设计研制单位,研制的运输机型号有十几个,覆盖轻型、中型、重型、超重型全系列。
这个单位与中国关系很铁,我们过去的所有运输机,包括运五、运七、运八,都是安东诺夫运输机的仿制品。
航空发动机一直是我们的技术短板,目前我国正在研发的多个型号军用、民用航空发动机,都得到了乌克兰的协助。
乌克兰独立后,中、乌两国航空领域合作和第一个大项目,是乌克兰“伊夫琴科设计局”设计、马达西奇公司生产的AI-25涡扇发动机进口合同。
这种改动机用于中国外贸销售业绩最好的军用飞机“教练-8”中级教练机。
国产新一代“教练-10”高级教练机的研制,也延续了这种合作。
马达西奇公司还帮助我国建设了发动机大修生产线,实现了发动机的国内自修、组装。
2007年3月,我国启动“运-20”大飞机工程,面临的困难很多。
上千名安东诺夫公司的工作人员和家属来到了西安飞机城。他们帮助我国在超临界机翼、轻质复合材料、空气动力学、大型结构的设计和制造、机载设备、高可靠性操纵系统等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
2013年1月26日,起飞重量达200吨的运20试飞成功。
八、
武器弹药
上世纪90年代末,俄罗斯向我国转让Su-27战斗机平台,但坚决不同意转让配套的空空导弹技术。
我国从乌克兰“基辅雷达厂”得到了中程空空导弹的半主动雷达导引头和红外导引头技术,比俄罗斯原装的技术水平还要高。在此基础上,我国研发出了主动雷达型空空导弹,实现了巨大跨越。
我们还引进了乌克兰“量子研究所”的“音乐台”超视距雷达技术,使我们第一次拥有了水面舰艇超视距反舰能力。
还有激光告警与干扰系统,用于抵御和干扰激光制导炸弹、导弹。
还有坦克炮射导弹技术,用于出口型坦克。
我国为巴基斯坦研制的“哈立德主战坦克”采用了乌克兰生产的6TD-2柴油机。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我国购买了一批乌克兰研制的“卡什坦-3”近程防御系统,用于担负奥运安保工作。
在华工作的乌克兰专家
总之,我们从乌克兰获得了大量先进装备和技术。
经过消化吸收,在2010年之后催生了国产武器研制的高潮。如歼-20隐身战机、“山东”号航母、055万吨驱逐舰等先进装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乌克兰的装备、技术、人才给我们带来的收益,恐怕是当时难以估量的。中国军工领域从落后世界20年,直接跨入全球领先水平并实现各类装备井喷式发展。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现代化建设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中乌军贸功不可没。
九、
中国的选择
关于中乌关系介绍至此,大家已心知肚明。其实大家都想得到更直接的答案:在俄乌之间,中国如何选择?
两年前中国外长谈及中俄关系时表述为“中俄战略合作无止境、无禁区、无上限”。
俄乌战争爆发后的2022年3月20日,秦刚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说:“中俄之间合作没有禁区,但是也是有底线的。”
十天后,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述为“中俄关系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这个变化非常明显,不用细品,一目了然!
中俄关系的性质与边界也越来越清晰:中国不和任何国家搞政治或军事结盟,不搞集团对抗,不支持战争冲突,也无意于与西方决裂!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中国面临两个方向的撕扯。
俄罗斯从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又转入战略防守,特别希望中国一边倒向俄罗斯,为它提供全面支持。目的是忽悠中国牺牲掉与欧美等国的经贸与政治联系,帮俄罗斯火中取栗。
另一边,美国热衷于战争的右翼新保守主义势力则希望以俄乌战争为契机,把中俄打包捆绑,推动世界形成新冷战格局。
这两股势力的诉求,都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在动荡格局下,一个大国更需要保持战略平衡,以极大的理性与冷静保持恰当的距离。
中国没有选择倒向哪一边,反而以战争造成的地缘空间为契机,拓展了在中亚与远东的利益。最近又开始调整与美欧等国的关系,彻底消除俄乌战争初期带来的战略猜疑。
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与国家实力因为战争而进一步衰落,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却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升。
美国曾经在一战、二战中把政治距离感玩得炉火纯青,在大国对抗的环境下保持战略平衡,趁机巩固自身地位、提升国家实力与国际影响力。
历史正在重演。
中国正以极大的理性与冷静,在俄乌战争中展现极为高超的战略平衡能力与强大的历史学习能力。
十、
中国买谁的粮食?
俄乌冲突爆发后,粮食大国乌克兰靠出售粮食换取资金,购买战争物资。粮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武器。
粮食一直是中乌贸易的主要内容,乌克兰近一半粮食卖到中国。
俄罗斯随后摧毁了乌克兰大部分海上力量,在黑海封锁了乌克兰所有港口的外运。
联合国急忙出面协调,土耳其愿意当中间人,于2022年7月下旬达成《黑海粮食运输协议》,俄罗斯放开一条“人道主义走廊”,允许乌克兰出口粮食,协议期限120天。俄罗斯也可以继续出口化肥等产品。
10月底协议到期,俄方再次威胁黑海水域安全,并表示“俄罗斯准备在国际市场上取代乌克兰粮食”。这是因为2022年俄罗斯粮食生产大丰收,产量同比增长近四分之一,净重超过1.5亿吨,创下历史新高。
但是没人买账,其威胁黑海水道的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
中方的态度也很明确:该协议为遏制国际粮价上涨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方必须努力克服分歧并恢复谈判。
于是,谈了不到一周,俄罗斯又延长了该协议120天。
乌克兰运粮船
近日据俄国际文传电讯社消息报道,包括“普雷桑日”在内的三艘运粮船正从乌克兰港口驶向中国。上述船只总共装载了18万吨玉米和1.80万吨葵花籽粕。
本月底,《黑海粮食运输协议》将再次到期。从俄罗斯目前的态度来看,如果不出意外,应该还会续约。
毕竟在更重的政治筹码---天然气出口方面,俄罗斯都已经松了口:
2022年12月底,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俄罗斯有意重启北线亚马尔管道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
随后普京签署总统令,允许“不友好国家”用外币购买俄罗斯天然气。
也就是说,2022年4月他签发的“卢布支付令”已经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