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到的信息是大S住院的死亡原因写的是肺炎引发的败血症。对于败血症,我觉得好陌生啊。今天正好趁这个机会了解下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感冒”、“肺炎”这样的词汇,这些似乎并不陌生。然而,当肺炎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时,它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更为严重的状况——败血症。
败血症是什么呢?
败血症是一种由多种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可以迅速恶化并对生命构成威胁。导致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其次是绿脓杆菌、肺炎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厌氧菌及真菌等。
败血症主要见于:严重烧伤、免疫功能严重低下者等。
败血症的常见体征包括发热(高热、寒战)、心率过快、呼吸急促、意识模糊和身体疼痛。发热同时还会伴有毒血症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周身不适、肌肉痛及关节痛等。它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和死亡。
肺炎与败血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肺炎是由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肺部感染。但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无法在局部抵抗住这些病原菌的时候,就会进一步进入血液系统,从而触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即败血症。
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免疫力低下者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来说,肺炎演变为败血症的风险更高。据统计,每年全球范围内都有大量患者因未及时识别并处理败血症而失去宝贵的生命。
大S本身就有基础病,在这次去日本游玩前就已经感冒和哮喘发作了,还是扛不住家人的意思去了;在日本还驱车去了箱根,而且当地还是雪天。我们知道,温度降低免疫力就会降低,所以老祖宗告诉我们生活的经验:避寒就温,避风如避箭。而大S一家不顾大S病体需要休息,还要冷天出行,还要舟车劳顿。。。
中医是如何看待败血症的呢?
在中医理论框架内,败血症可以被视为一种由外感邪气(如风、寒、暑、湿、燥、火)侵入人体后未能及时驱除,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的状态。中医并不直接使用“败血症”这一现代医学术语,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机制,可将其归类于“热毒炽盛”、“血瘀发热”、“厥脱”等范畴。
中医认为导致败血症的原因如下:
1、外感六淫:外界环境中的致病因素如风、寒、暑、湿等入侵人体,尤其是当人体正气不足时更容易发病。
2、情志内伤:情绪波动过大,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也可能影响到人体的气血运行,使机体抵抗力下降。
3、饮食不节:过食油腻、辛辣食物或者饮酒过度会损伤脾胃,造成体内湿热蕴结,从而为病邪提供滋生条件。
4、劳倦过度:过度劳累会耗损人体精气,削弱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
中医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治疗,主要方法有:
1、中药治疗:依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的方剂进行调理,旨在调整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
2、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经络气血流通,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例如,对于发热患者可以选择大椎、曲池等穴;而对于休克状态下的患者,则可能采用关元、气海等穴位进行温补元阳。
3、拔罐刮痧: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排出体内毒素。
4、饮食调护:建议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品,同时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维生素。
总之,败血症之所以发生一方面与外因有关,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与本人的免疫力基础有关。所以即时处理掉身体的小毛病,避免发生大毛病,是最明智的做法。如果大S刚开始感冒、哮喘就选择休息并在台湾找医生调理好,然后再出发,也许就不会发生如此的事情了。“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但是人生没有如果,我们活着的人一定要吸取教训,不要讳疾忌医,不要因为各种原因去耽误治疗,平时多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然后去即时调理好。
不论是感冒、肺炎还是败血症等,从西医来看都是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作怪,但是从内在身体来看都是自身免疫力不够厉害产生的。而提高免疫力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体温——保暖。
曾几何时,我认为人类的平均体温是37℃,而我每次量自己的体温都在36.5℃左右。看了一些信息才知道,人体的体温已经不再是37℃了。而合适的体温,意味着人体代谢正常,血液中能提供氧气与养分等,从而提升免疫细胞的战斗力,抵抗入侵的细菌、病毒等。有资料显示,体温下降1℃,基础代谢下降12%左右,免疫力会下降30%左右。
当体温低于36℃,就是健康的警戒线了。例如,一天中,体温最低的凌晨时段(夜里12点到7点),往往也是死亡高峰期,哮喘、失眠、抑郁症患者的早醒,也容易发生在这个时段。下午体温较高,也是身心状况最佳的时候。我们得知大S就是死于凌晨7点。
最后,愿逝者安息。愿生者节哀。愿大家都能不断前行,提高自己的认知,保护自己也保护家人。
胡氏镜石堂
古医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 “胡氏膏药”在300多年的薪火相传中,秉承先祖遗志,守护百年传承膏药,确保其制作技艺与疗效精髓得以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并致力于弘扬中华中医文化、为更多人带来健康与福祉。让我们一起守护传统,享受健康生活!
购买链接:百年非遗传承——清肺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