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一篇,慢性炎症等多种原因导致动脉血管的内皮细胞受损,从而产生动脉粥样硬化,这是绝大多数心脑血管病的基础。
这里特别告诉大家,心脑血管病的“头号杀手”!就是藏在动脉里的“不定时炸弹”——不稳定斑块。
想知道哪种斑块最危险吗?

大家看到自己颈动脉B超报告时,一定注意有没有这些描述:
低回声/混合回声/无回声区斑块
不规则(不光滑)表面、斑块表面溃疡斑块
钙化(如结节状钙化、浅表钙化)斑块
偏心性分布斑块
斑块内新生血管
斑块内出血等描述。
这些类型的不稳定斑块特别容易“炸”!
一旦破裂就可能引发急性血栓形成,导致脑梗死(中风)等。
做心脏冠脉CTA造影的朋友也要注意啦!如果报告里说Agatston钙化积分(CACS)超过100,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人家,那可得高度警惕心绞痛、心梗找上门!

一旦发现这些危险信号怎么办?别慌,但必须行动!
1.严格管理心血管风险:该降脂降脂,血压血糖要控好,烟必须戒掉!一点儿都不能马虎。
2.提高警惕,有症状快就医:胸痛、胸闷、头晕啥的,千万别硬扛,马上去医院!
3.中西医结合更安心: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一些真实有效、有科学依据的传统中药,能帮忙调理身体,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双管齐下更稳妥。
心脑血管病本不该发生:
讲几个真实故事,您就知道为啥说80%的心脑血管病本不该发生!
故事一:中国贵州的启示(中国健康调查)
上世纪80年代,中美英三国专家搞了个“中国健康调查”,专门研究中国农村(比如贵州一些地方)的吃法和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的关系。
那里的人主要吃谷物、蔬菜、豆类,肉蛋奶吃得很少很少。
结果太震撼了!
从1983到1986年整整三年调查发现:当地65岁以下的人,没有一个死于冠心病!后来呢?随着生活好了,大家开始吃更多动物脂肪了。追踪研究就发现,当地冠心病发病率蹭蹭往上涨,每年能涨1.2%-2.3%!这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饮食一变,心血管风险就跟着变!
故事二:希腊克里特岛的变迁
五六十年代的研究发现,地中海克里特岛的人,虽然吃脂肪也挺多(占40%左右),但主要来自橄榄油和鱼油(Omega-3!),猪牛羊肉(饱和脂肪)吃得少。
结果呢?当时他们是全球冠心病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后来呢?经济发展了,生活“西化”了,动物脂肪(饱和脂肪)成了主角。追踪几十年发现,当地人的冠心病死亡率一路攀升,从世界最低水平上去了。
故事三:日本冲绳的教训
冲绳人传统吃法是:低脂,主食是红薯,蔬菜、豆类、鱼类管够,猪肉只当配菜(量少),所以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吃得低。
后来呢?现代化了,美式饮食来了,动物脂肪、加工肉、奶制品成了主流,传统健康食物减少了。追踪研究显示,饮食一改,尤其是饱和脂肪一多,冲绳本地人加上移民的冠心病发病率,那是“噌”地就上去了!
心脑血管病可逆转!
看完这些,您心里有谱儿了吧?饮食习惯该咋改,是不是明明白白了?早点醒悟过来,早点改变,您想健康长寿的愿望,就越容易实现!
特别想给您打打气:就算您现在查出了颈动脉斑块,或者有点早期冠状动脉硬化、脑血管问题的苗头,也千万别灰心!只要您下决心,坚持改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逆转是完全可能的,甚至完全康复也不是梦!
大家有什么想法、疑问或者困惑,都欢迎随时交流哦!
(以上内容基于权威医学研究和长期流行病学追踪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