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洗三澡,命比纸薄”?哪“三澡”不能洗?千万别不当回事
64岁的贾大伯,退休后就爱上了户外运动,每天都会约亲朋好友打上几场羽毛球,打累了,出一身汗,就在体育馆内的大澡堂泡个澡,别提有非常舒服。
前几天,贾大伯像往常一样打完球准备去泡澡,泡澡时刚好遇到好久没见的朋友,就多聊了几句。可能是泡澡时间有点长了,贾大伯刚穿上衣服出门,被冷风一吹,顿时感觉头晕目眩,站立不稳。朋友看他不对劲,连忙打120把他送到附近的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贾大伯是突发脑梗死,所幸送院及时,经过紧急处理后,他的意识很快就恢复了,而且由于平日有锻炼习惯,手脚功能也恢复良好。贾大伯纳闷,自己不过是比平日洗澡洗久了点,怎么突然就得了中风?
01.冬季洗澡不当易中风,多久洗一次最好?
冬季是中风病、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而洗澡往往是引起意外发生的祸端之一。如果洗澡方式不对,就有可能触动脑卒中的机关,威胁生命。
所谓的脑卒中,其实就是大家常说的中风,卒中在临床上一般被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或破裂所致。
日常生活中,以下时刻极其容易诱发中风,比如情绪过度兴奋时;冷暖骤变时;上厕所用力过猛时;职场压力过大或过劳时;冬天洗澡时;夏天激烈运动出汗时;以及进食过饱、运动量过度、酗酒等。
冬季是中老年人脑卒中高发的季节,尤其是在洗澡时,更容易发生脑卒中。这主要是对于本身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病的人群,这些疾病会让脑供血不足。
洗澡时,人从较为寒冷房间转向温暖、热气腾腾的浴室。一遇到热水,体温快速上升,血压容易产生波动,波动太剧烈则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堵塞血管,或导致血管破裂,从而引起中风。
另外,老年人频繁洗澡,除了会增加卒中的风险外,过于用力搓澡,同样也会破坏皮肤屏障,引发皮肤瘙痒。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巍表示,近年来皮肤炎患者增加,很大可能与洗澡次数过多有关,尤其是老年特应性皮炎,大多是由于洗澡过频,水温过高引起。
根据《中国皮肤清洁指南》建议,为了保持皮肤水分,应该每2——3天洗一次澡,在干燥地区或者寒冷的冬天,老年人可以5—7天洗一次澡。洗澡时,水温不宜过热,略高于体温即可,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避免对皮肤表层做过多清洁。
02.这3个时刻洗澡,当心洗的是“要命澡”
不仅是冬天洗澡有讲究,这三个时刻也不适合洗澡,对身体伤害性非常大。
一起床就洗澡
不少人喜欢晨起洗澡,但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清晨(6——10点)血压往往达到高峰值,在这个情况下洗澡,皮肤表面血管扩张,血压骤降,脑部、内脏可能缺血,就会容易引起心慌、胸闷等不适,严重还会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
饮酒后就洗澡
不少场合可能都需要与酒打交道,但喝完酒后,不适宜立刻洗澡。人在饮酒后,体内储存的葡萄糖会在洗澡被消耗,可引起血糖降低,而酒精又抑制了肝的活动,阻碍葡萄糖贮存,就容易引发低血糖、休克。
运动后就洗澡
运动后也不适宜马上洗澡,机体在遇到热水后,会导致肌肉和皮肤血管扩张,使流向肌肉和皮肤血液进一步增加,导致器官供血量不足,特别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一旦心脏、脑部供血不足,就会触发疾病发作。
03.老年人冬季洗澡暗藏危机,做好这4事
每年冬季是洗澡意外高发的季节,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对于洗澡这件事要更加上心。洗澡时处于一个闷热的环境以及忽冷忽热都会引起脑卒中晕厥,严重的甚至引发死亡。因此,为了健康着想,建议老年朋友做好这几件小事。
1、身体温度与室内温度平衡
浴室与家居环境存在温差,突然脱光衣服暴露在较冷环境中,容易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马上进入热水,体温上升,血压又会继续飙升,从而造成血压波动。因此在洗澡前,可以先放热水或先打开电暖炉、浴霸等,让浴室的温度上升一点,避免温差过大。
2、水温不宜太高
洗澡时,水温控制在38℃~40.5℃是较为适宜的温度,最好不要超过43℃,过热的水容易烫伤皮肤。短时间淋浴比长时间泡澡更好,洗澡时间也不宜过长,每次洗澡控制在15—20分钟之内。
3、注意洗澡顺序
冬天洗热水澡,直接从头而至,会使大量血压涌向皮肤表面,从而导致心脏、脑部供血不足。因此洗澡前,最好先从脚开始,用热水冲冲脚,待脚部温暖后,再慢慢往身体其他部位淋水,让身体逐渐适应。
4、洗澡前后要补水
洗澡也会流失身体水分,因此洗澡前可以先喝点温水,补充因毛细血管扩张而导致的水分大量散失,洗完澡后,也应该及时补水,以免缺水导致血液粘稠。
每到冬天,是洗澡意外的高发季,对于家庭有老人的,千万要小心,洗澡过程中的粗心大意,都可能会引发突然中风,甚至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