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一个人纵然出身贫贱,也并不能说明他一辈子就是平庸的。
一个人的成败,虽说为太多的客观因素所限制,但是,真正厉害的人,却能够运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突破客观因素的限制。
将来有出息的人,以下三个特征,往往很明显。
1.耐得住寂寞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要忍受寂寞之苦。
外面的世界,纷繁有趣,而深耕自己的能力,则需要远离人群,默默苦修。
在有些人看来,苦修的痛苦,也许还可以忍受;寂寞带来的痛苦,却是难以忍受的。
有的人,看起来并不聪明,但是却事业有成;有的人,看起来聪明伶俐,却一事无成。
原因何在?
很多时候,就在于“心志”上的差异。
看起来愚钝的人,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
所以,即使他们愚钝些,却可以“以勤补拙”。
而那些看起来聪明伶俐的人,往往自恃聪明,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受“折磨”。
于是,他们朝三暮四,如同“猴子下山”一般。
最终,他们只能是蹉跎了岁月。
2.稳得住心态
清代帝师翁同龢说:“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有时候,我们遇到大事,之所以不能思虑出好的解决方案,不是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而是因为我们的心,不够静。
面临大事,如果能够“平心静气”的去对待,那么,难事,也可转化成容易的事情。
在淝水之战中,前秦苻坚率兵百万南下,东晋与之实力悬殊。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谢安却从容不迫、
出战前,主帅谢玄不放心,请教谢安,这仗该怎么打,谢安回道:“你放心,朝廷已有安排。”
结果,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
试想,如果面临大兵压境,谢安就自乱阵脚,那么,还会有后来的“以少胜多”吗?
遇到大事,考验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智商,更考验的,是我们的“心志”。
只有拥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从容与淡定,方能克敌制胜、绝处逢生。
孔子说:“欲速则不达。”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自己的规律。
人能够做的,就是认识规律,然后顺应规律。
如果克制不住自己的焦躁情绪,企图“一步到位”,那么,往往会令自己做出“拔苗助长”的傻事来。
越是遇到急事,就越要稳得住心神,静下心来去分析。
只有用清醒的大脑,去指导自己的行为,才能让自己更快、更轻松地达到自己的目标。
3.容得下耻辱
苏轼在《留侯论》中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面对别人无端的羞辱,能够“挺身而斗”并不难;真正难得的是,能够压制住心中的“怒火”,冷静地去分析实际情况。
如果实际情况不允许,那么,忍得下一时之辱,方为大丈夫;
反之,如果被怒气冲昏了头脑,不顾利害,只知一味发泄怒气,最终让自己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来,那么,这就不是勇敢,而是心胸不够宽广了。
三国时期,司马懿坚守不战,诸葛亮于是就送了一件女人的衣服给司马懿,试图激怒司马懿,令他出战。
可是,司马懿不但没有发怒,反而还当着使者的面,穿上了诸葛亮赠送的女人的衣服。
最终,诸葛亮病逝,司马懿不战而胜。
一个能“含羞忍辱”的人,方能避开他人的“陷阱”,才能终成大器。
人生于世,总会遇到一些莫名的“侮辱。”
如果我们总是与这些“烂事”纠缠不清,那么,就会让自己在“烂事”中,虚度了光阴。
有时候,面对无端的“侮辱”,我们不必急着去争辩,只需要“置之不理”即可。
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者,自然会显露其清者的本色。
如果难以忍受一时之羞辱,急于去辩驳,反而很可能会越描越黑。
结语:
这世间,虽有太多的不公平之事,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修炼自己、强大自己,那么,那些不公平,也终将被我们的汗水所抹平。
人生就像一场修行,这万丈红尘,便是我们的道场。
只要我们来到过、战斗过,即使失败,也虽败犹荣。
与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