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忽视精确
忽视精确,忽略细节,又怎能把握大局?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老子千年前就曾告诫过我们:“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但是在中国直至今天仍然是:想做大事的人很多,而愿把小事做好的人却太少。
我们还是生活在一个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随处可见的环境中,“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将近、大约、应该、可能等,也成为我们习以为常的口头禅,成为我们人性弱点的一部分。
古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曾告诉我们要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就不要忽视微小之处,就必须注重细节。细节决定了一个人、一个企业的成败,1%的错误也可以致使我们100%的失败。
在英阿马岛之战中,阿根廷的“圣·路易斯”号潜艇至少有3次突破了英海军舰队的反潜巡逻线,寻觅到攻击英舰的绝好良机,并发射过6枚SST-4线导鱼雷,可惜无一命中目标。
后来德国和荷兰的两位工程师应邀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一位火炮军官在潜艇火控系统维护保养时,误把发射管中为鱼雷提供电源的双相直流插头极性接反,致使鱼雷出管后失去航向基准,只能在海里乱窜。
有专家指出,假如这些鱼雷的电极不接反,英海军舰队将会遭到灭顶之灾,马岛之战或许会是另一种结局。
微小的量变可以引发质变,忽视细节可能导致蚁穴溃堤的悲剧。
西方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将军;伤了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这个民谣是“1%的错误可能导致100%的失败”的又一例证。
一个做事不注重细节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华人首富李嘉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想成为领袖,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
其实人跟人的竞争,企业和企业的竞争,也就是只差这么一步或两步,而注重细节的人也就是赢在这一步或两步。
二、半途而废
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半途而废,有始无终,再努力也是白费。
恐怕没有谁不知道“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的意思,也没有谁愿意去接受失败,没有会轻易地区选择半途而废。在《荀子·劝学》中就曾告诫:“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如果我们半途而废,最终的结果是连一根朽木都折不断。但为什么半途而废的人还随处可见呢?
东汉时,有一位贤惠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
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施舍而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死。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乐西。这样会玷污品行。”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
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
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己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归,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
乐羊子被妻子说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去完成学业,一连七年没有回过家。
半途而废者大都因为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或困难而放弃。但是正如乐羊子的妻子所说,如果半途而废,就如同将织布的丝隔断,以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
一个人只有不断地积累知识,只有坚持才能趋于完美。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让我们停止前进,如果一个人因为遇到问题就放弃,那么他的人生也是就此而画上句号,所以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朋友们,停下来想想:自己目前是否有“忽视精确、半途而废”这两个人性的弱点呢?
如果有,那就及时纠正过来,不管有多难,否则它会害了你,让你与成功无缘,只能在庸碌中度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