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医理---诊断原理

4/20/2024 8:07:03 PM 共享者:吞一 举报


一、百病始生

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斫材木,木之阴阳,尚有坚脆,坚者不入,脆者皮弛,至其交节,而缺斤斧焉。夫一木之中,坚脆不同,坚者则刚,脆者易伤,况其材木之不同,皮之厚薄,汁之多少,而各异耶?

木匠磨斧磨刀,砍劈树木,木之阴分和阳分,尚有结实有脆弱,结实的地方刀砍不入,脆弱的地方松驰易脱落,遇到结疤处,还易碰缺刀斧。同一棵树尚有结实和脆弱的不同,结实的地方刚硬,脆弱的地方易砍,更何况不同的树木,树皮有厚薄,汁液有多少,更是各有不同呢?

夫木之蚤花先生叶者,遇春霜烈风,则花落而叶萎;久曝大旱,则脆木薄皮者,枝条汁少而叶萎;久阴淫雨,则薄皮多汁者,皮溃而漉;卒风暴起,则刚脆之木,枝折杌伤;秋霜疾风,则刚脆之木,根摇而叶落。凡此五者,各有所伤,况于人乎!

开花早先生出叶的树木,如果遇到早春的寒霜或狂风,就会花落且叶片枯萎;长时间暴晒、干旱时,脆弱而皮薄的树木,就会因枝条汁少而叶片枯萎;阴雨连绵之时,皮薄而多汁的树木,就会因树皮溃烂而渗水;突遇狂风大作,刚硬易脆的树木,就会枝条折断,树干受伤;秋天如果遇到严霜飓风,刚硬易脆的树木,就会根系动摇,树叶飘落。以上五种气象,使得树木各有所伤,更何况触犯于人呢?

木之所伤也,皆伤其枝,枝之刚脆而坚,未成伤也。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

树木所伤之处,皆在树枝,如果树枝刚脆而结实,就未必会造成损伤。人有常发之病,也因为其骨节、皮肤、腠理有不坚实固密之处,邪气会滞留于此,所以就会经常生病。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

各种疾病的发生,都源起于风雨寒暑的侵袭,房事不节,喜怒过度,饮食失调,起居无常,突受惊吓等,从而导致营卫之气分散离析,臓腑之气随之衰败;经络之气逆乱闭塞,致使脉道壅塞不通;中外之气逆乱相并,卫气滞留不能正常运转;经脉空虚,气血循行不应刻数。以上皆会导致失常而病。

二、内外相应

夫日月之明,不失其影;水镜之察,不失其形;鼓响之应,不后其声。动摇则应和,尽得其情。

由于日与月的光芒,有形之物便出现了影子;由于水与镜的明净,有形之物便出现了影像;鼓槌敲击鼓面的同时便发出了响声。动摇之间必有应和,道理便尽在其中了。

昭昭之明不可蔽,其不可蔽,不失阴阳也。合而察之,切而验之,见而得之,若清水明镜之不失其形也。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臓波荡,若是则内外相袭,若鼓之应桴,响之应声,影之似形。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是谓阴阳之极,天地之盖。

这种万物之间的应合是隐藏不了的,之所以不可隐藏,最根本之处就在于阴阳之道。医者在诊断的时候,需要把各种因素汇总到一起综合考量,以切脉来验证,用望诊来确定,就像清水与明镜会映出有形之物的影像是一样的。外在之五音不够清晰,五色不够明润,内在之五臓必然会波荡不安,这便是内外相因,就象鼓槌敲鼓那样,鼓槌落下鼓便发出了声音,以及影子必定追随有形之物一样。所以即可以外在五音、五色审察内在的五臓,又可以内在的五臓度量外在的五音、五色,这就是达到了洞察人身阴阳之气的最高境界,天地阴阳的最高境界也在其中了。

三、法度

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故匠人不能释尺寸而意短长,废绳墨而起平水也,工人不能置规而为圆,去矩而为方。知用此者,固自然之物,易用之教,逆顺之常也。

明了天地之道的圣人,行事必上合于天道,下合于地道,中合于人道,而其中必定有明确的法度可以遵循,依此确定出具体的度量方法,并且经过严谨的、大量的、可重复的检验,然后才可传之后世。所以匠人不能离开标准的尺寸而随意确定长短,不能废弃绳墨而随意确定水平。工人也不能弃置规与矩而随意确定圆与方。要懂得这些法度皆出于天地之道,而应用于人道,使用这些度量方法,便可以很容易地确定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

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臓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

比如一个八尺高的人,有形之身在此,外可以度量,内可以切循,死后也可以解剖开去查看。五臓之强弱,六腑之大小,纳谷之多少,经络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脉气血之多少,这些都有大数。

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臓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谿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

上古圣人能够有条理地剖析出人有形之身的各个部位,区分出五臓与六腑,梳理出经脉的起止,贯通与经脉相连接的络脉,并确定出五臓六腑各自所连接的经脉。依据经脉上穴位所处的位置特点而加以命名。确定孙络的穴位,以及骨节相连接处。人身各部位的气血运行皆有方向,条理分明。一岁之内阴阳之气的变化,对人的影响皆有规律可循。五臓六腑与皮肉筋骨、五臓与六腑、皮肉与筋骨,都分出了表里关系。

四、持诊之道

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臓度,肉度,筋度,俞度,阴阳气尽,人病自具。

诊断需要考量脉度、臓度、肉度、筋度、俞度,各分阴阳,合为十度,把各部分的阴阳气数考量周全,病情便尽在掌握中。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濇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善于诊治的医工,以察色按脉先断生死,进而结合审察清浊找出病症所在的具体部位,通过观察呼吸的状态以及辨听五音了解患者被何所苦,切四时之脉找出主病是什么,按尺寸脉的浮沉滑濇确定病由何而生,这样治疗就不会有过失,因为诊断的时候没有发生差错。

阴阳交并者,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是以圣人持诊之道,先后阴阳而持之,《奇恒》之势乃六十首,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取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诊。是以切阴不得阳,诊消亡,得阳不得阴,守学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后,故治不久。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纪,诊道乃具,万世不殆。

阴阳之气流转交通,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所以圣人诊病,掌握了阴阳的先后规律,依据《奇恒》之势六十首,诊察彼此相应的细微之处,追寻阴阳之气的变化轨迹,彰显五臓的状态,而得出结论,确定虚实的关键,并以十度来判定,知道了这些,方有足够的资格言诊断之事。所以切脉发现阴出了问题却不能联系到阳,这样的诊断是没有效果的。如果切脉发现阳出了问题却不能联系到阴,拘泥于一隅,而医术不精。只知左而不知右,只知右而不知左,只知上而不知下,只知先而不知后,这种医治是不能持久的。知好还要知道不好,知病还要知道不病,知高还要知下,知坐还要知起,知行还要知止,而且所下的判断有依据,这样才算完备的诊断,才能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