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道德经文字版-罗大伦

第二十三章 第6讲老子:我啥时候说过人要消极避世了?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这两天是高考的日子,如果您家里边有学子在高考的话,我在这里祝福他发挥出色,金榜高中。我们现在接着来讲《道德经》,昨天讲的是“少则得,多则获”,今天老子下边讲的话叫“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牧”。“是以”就是“所以”的意思,“圣人”是什么意思?我们一再讲,老子《道德经》里边的圣人不是一般做学问的圣人,不是我们讲的孔子学问做的好,圣人,不是的。老子《道德经》里的圣人非常非常的明确,是悟道的领导者,这个圣人甚至与庄子后边讲的圣人概念都不一样,老子这个很清楚,就是悟道的领导者。领导者“执一”,“执”是拿着,保持端的这个东西,执是手拿着,这“一”好多人解释,“一”就是道,圣人拿着这个道做天下的什么什么。这么讲是对的,但是不够准确,这个一严格的讲并不是道,因为老子讲的很清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道和一不是一个东西,这个一是道生成的形式,道是无名无形的,是我们看不见、无法感知的,道按照它的意志生出来一,一是一种混沌的状态,混沌的状态里分出阴阳,这是一生二。所以,这里讲的一已经是一个物质了,不是道了,这个道我们是无法感知的,我们知道它存在,但是我们知道它无名无形。这个一是来到我们这个世界的具体形态,一种混沌的状态。老子说这种悟道的领导者保持着一种混沌的状态,没有什么比较,没有区分等等,他把自己的名誉放的很低,不是追究那种刻意的名誉,他认为美誉没什么重要,混同在里边,这是一种混沌的状态。

 

老子说圣人保持这种混沌的状态来做天下的“牧”,这个“牧”很重要,帛书甲乙本讲的是牧,这牧是当领导者讲,牧羊人是管羊的,负责放羊的。放牛羊就是这个牧字的本意。作为天下牧,作为天下的管理者,这样的比喻,在《圣经》里边也有,《圣经》说上帝是牧羊一样,我们所有人都是上帝的羔羊。《道德经》里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前边讲了那么多圣人不在乎自己的名誉、地位,放低它,然后才能做好事,圣人就是秉持这种理念,拿着这个混沌的状态,保持一种混沌的状态作为天下的领导者,这叫天下牧。现在通行版都讲“为天下式”,这个“式”当什么讲?大家说楷模,其实老子是反对楷模的,老子说“不尚贤”,反对那种楷模、标兵,如果这里边又讲圣人拿着这种状态来做天下的楷模,违反了老子的理念。所以,后世的版本是被改过的,原始的版本,老子的帛书甲乙本应该是为天下牧。接着老子讲怎么做才能为天下牧?老子说“不自视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这些话在前边我们都讲过了,上一章有同样的话,意思是不彰显自己,不看自己的优点,这样的人才能做好事,把自己位置放低了,不总是抬高自己,你这样的人才能做首领。

 

下边一句话是我们今天讲的重点,非常重要,“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这个是《淮南子》里边的版本,现在的通行本讲的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两个没有大的区别,我们就按老子帛书讲,“夫为不争,故莫能与之争”。你不争,天下没人能与你争,你不争天天在家里边打坐,天天不出去了,天天在家里抽烟,我坐着发呆,天下就没人与我争了,我就过好了,是这意思吗?不是这意思!“夫为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这话原来老子讲的就是领导者,领导者不争到底是跟谁不争?老子讲的非常清楚,是领导者不跟你的员工去争,因为你不跟员工争利益、名誉、地位这些虚幻的东西,你把自己放的很低,所以大家愿意来加入您的这个企业,您的企业就越做越大,最终天下没人能与你争了,因为您的企业是最大的,就是这个意思。

 

稻盛和夫,我昨天讲了,他全部力量都为公司的员工去奉献,为员工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去努力,这样员工待遇好,非常好,努力工作,拼命工作,结果稻盛和夫把自己的利放下,无我利他,利员工,他把自己放下了,不跟员工争,结果最终他的企业越做越大,做成了两家世界五百强,最终天下没人能与他争了,这叫“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这是老子讲的领导者法则,这是《道德经》里的含义。

 

很多人解《道德经》,在解释这句话的时候,解释成夫唯不争,是与世无争,把对象搞错了,不是与世无争,而是领导者不跟你的员工争,不是与世无争,把这个方向搞错了,结果《道德经》变成了消极避世的,与世无争,我天天在家里边抽烟就行了,看看天就行了,与世无争了,不跟大家争,无所谓。这是理解错了,老子讲的是不跟员工争,把自己的名利、地位放下,把自己虚幻的东西放下,这样大家才愿意追随您,您才能有所成就,这叫“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这是领导者法则。

 

我们老百姓从这句话里边,从《道德经》的智慧里边还能体会到什么样的启发?我们说“夫唯不争”,还有一个概念是我们人生一直在争,与别人在争,争夺利益,争夺的时候就会出现负面情绪,因为不断争,争就有比较,一比较你就不开心,因为别人一超过你你就不开心,比如周围你有十个朋友,这十个朋友在某一方面一定参差不齐,您天天跟别人争,但凡有人超过你的你就不开心了,有五个超过您的,您就会获得五个不开心,你说这日子还有法过吗?所以,但凡有比较,人生就有痛苦。“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有什么道理?我举个例子,比如说现在是高考,这高考我讲这故事讲了很多次,就是高考考试的事,很多人把考试当做一个比较的手段,考试本来就是比较的手段,可是您就真的把它当比较手段了,你就痛苦去吧,很多孩子就这么考试考糟糕的,把身体搞垮的,为什么?天天比较,每次排榜都是一次折磨,一定要考第几,一定要超过谁,你这么比较下来您就累去吧,您现在暂时考第一了,那也就是在您学校,在整个区、整个市里边一比不行了,在全国一比又不行了,所以有比较你就会知道总有更高的,这是老子告诉我们的比较不是好事,它会相对出现的,您如果在意这个您就会受不了的。所以,比较带来痛苦。越考越紧张,越考越紧张,很多孩子最后就崩溃了。

 

当年我妹妹就不怕考试,我妹妹是学霸,我当年高二之前我是学渣,我昨天讲了,在微博里说了,我说我是学渣,我妹妹是学霸,我怕考试,我虽然跟我妹妹在一个重点高中,都不错的学校,但是我是连滚带爬的学的,我妹妹学的就比我好,她不怕考试,她考高中的时候化学考满分,高考她是文科状元,数学考满分。这我都觉得不可思议,高考数学能答满分,一道题不错,不容易!很多孩子一到考试就失手,平时考的还不错,一到大考的时候,不行,失手了,紧张了,出问题了,考的一塌糊涂。我妹妹越是大考,考的越好,我很好奇,所以我忘了我是高一还是高二的时候我就问我妹妹,有一天在家里我就问她,我说你怎么不怕考试呢?我怕考试,你怎么不怕考试呢?当时我记得特清楚,我妹妹当时很淡定的回答我,她说考试有什么好害怕的?她说考试就是一个展示我学的到底有多好的一个机会啊,这能展示我的机会求之不得呢,那有什么害怕的?享受这个过程。当时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听完这话,这角度我怎么没想?我很震惊。

 

所以这话对我后来影响很大,我就慢慢开始改变,所以慢慢后来我也成学霸了,到最后考博士的时候基本上能体会到这个境界了,也就是卷纸一发下来,这么多题等着我发挥呢,全是我擅长的,开答,所以就一阵狂写。考博士那几天,我拿一支新的碳素笔,到博士考完的时候这支笔从头到尾墨水全没了,把笔一扔考试结束,然后金榜高中,成了公费博士生。这是非常开心的一个过程。以前考试很痛苦,为什么这时候开心?这是展示自己的机会,您没跟别人比,您就集中把自己的力量做好,把自己的基础做好,一点点去做,把它做好以后,考试的时候我就是开始展示才华了,不断展示,稍微我不会的放了它,会的我充分展示,我把自己真的展示好了,您跟别人比这事还在意它吗?您展示那么出色,别人一紧张,别人没法跟你比了吧?所以这就是“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因为你做好自己,把自己展示的特别充分,没有去争名、利那些虚的东西,而是把实的这地方做好了,接着没人能与你争了,你不用再争了,因为你已经做的够好了,这样的事有很多。比如说,我曾经听说过一个银行的行长,这人年纪轻轻就做到了省行的副行长,做的为什么这么出色?据说当年他是个农村孩子,刚到单位的时候,别的大学生都为自己争,给我5000块钱,我就干5000块钱活,下班了,对不起,什么活都不管了,跟我没关系了,让我多干活,对不起?拿奖金,不拿奖金,对不起,我不干。所以,每个大学生都为自己这5000块钱争。但是这人是农村孩子,家里特别穷,来到银行,一进来,这么好的平台,那我展现自己吧,这是展现的机会,我不争这钱,您给我5000块钱我干5万块钱活行不行?您说他吃亏吗?大家说,真吃亏,没事,我展示自己,我很享受这个平台,就拼命干,所以据说当年他是业务员的时候,他做的业绩永远比排第二的多十倍出来。

 

什么概念?我问过银行的人,他说如果这人搞信贷的话,他比别人看的卷宗高出十倍来,如果他要是拉存款的人,他一定有他的办法,要比别人用功十倍,所以他的业绩永远是排第二的十倍,提干提谁?不可能差那么多把第二的提上来,再有关系您看业绩在那放着呢,所以永远提他。所以这个人年纪轻轻没到40岁就成了省行的副行长,那其他的跟他一起进单位的同事们,还是一个普通的员工,每个月的收入就是5000块钱,因为你争这5000块钱,您没把自己的体量放大,所以你这个瓶子里永远装的都是5000块钱,这个人作为省行的外资银行的省行副长,年薪是极高极高的,已经相差不是十倍二十倍的事了。

 

为什么会这样?这就反映这个道理,“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一个人与世无争,消极避世什么都不做了,不是,而是做好自己,不要去与外边争虚名的东西、去比较,不用,把自己做好以后,最后天下没人能与你争了,老子告诉大家的是用一个出世的方法做入世的事,如何能够减轻负担,轻装前进的把事情做好这么一个思路,并没教大家消极避世。所以,我觉得老子《道德经》被解偏了上千年,大家都是越讲越偏,越讲越消极,老子讲的是如此积极的一个方法,我甚至认为可以用积极心理学的很多原理来讲老子的《道德经》。老子是一个如此乐观的人,是一个如此对大家有用的人,却被大家理解成无用的、消极避世的,我觉得这是对老子思想的侮辱。所以,今天就把这句“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给大家阐释清楚,就这一句话其实可以做半天的课,可以讲半天的内容,这样的事例简直是太多了,这里边的道理简直太多了。我们需要为老子做的平反的内容,我觉得也太多了。所以,这个话大家一点点去领会去,在工作中我们想想这句话是不是能够用到?对我们是不是有启发?其实这个境界您一旦达到了,那您的人生一定会进入那种从容的境界。

 

好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就聊到这,明天接着来聊,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谢谢大家,再见。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