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科证治全生集

著作简介

著作简介:

《外科证治全生集》,外科著作,又名《外科全生集》,4卷。清王洪绪(字维德)撰,刊于1740年。原为1卷,今流传者乃清末马培之评注本,厘为4卷。王氏是在秉承家学基础上,积40年临证实践经验撰著而成此书。全书列证48种,载方75首,对疡科的论证与治疗有独到学术见解。认为“红痈乃阳实之证;白疽乃阴寒之证,气血寒而血凝,非阳和通腠理何能解其寒凝”,并据此观点创用了著名方剂阳和汤(丸),为阴疽的治疗另辟新径。对疡科病证的早期治疗,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然反对使用刀针外科手术及丹药之法,表明其学术上较为保守的一面。书中所载犀黄丸、醒消丸、小金丹等经验方,对外科阴疽的治疗有较好作用,迄今仍为临床喜用。


作者简介:

王维德(1669-1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昊县人。曾祖至父辈均业医,外科尤专。王维德自幼习医,因家学渊源,成年后也擅长外科,兼通内、妇、儿科,行医40余年,撰《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系总结家传与作者本人临床经验写成。书成后,清代医家马培之予以评注,潘器之为之区分门类与增损字句,陶阶臣进行评批,故此书得以广为流传。

王维德将外科病症分为阴阳两大类,称痈为阳,疽为阴。说“红痈乃阳实之症,气血热而毒滞;白疽乃阴虚之症,气血寒而毒凝”。主张外症内治,以滋阴散寒阳和解凝之法治疗阴症,创用了治疗痈疽多种有效方剂。如:治疗一切阴疽的“阳和汤”,治一切阴疽初起的“阳和丸”,治阴疽流注、溃烂不堪及冻疮等的“阳和解凝膏”,以及对痈肿止痛消肿的“醒消丸”等。这些方剂,至今仍具有实用价值。

对痈疽之诊断,王维德主要着重于观察红、白两色,说“偏身所患,止有红、白两色,红者痈,白者疽”,这是很片面的。此外,他对痈疽使用刀针排脓的治法持反对意见,也失之于偏颇。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