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氏病源》小儿吐哯候:小儿吐哯者,由乳哺冷热不调故也。儿乳哺不调,则停积胸膈,因更饮乳哺,前后相触,气不得宣流,故吐哯出。诊其脉浮者,无苦也。
《本草》小儿呕逆与哯乳不同,宜细详之。哯乳,乳饱后哯出者是。
茅先生:小儿生下有中吐哯奶形候。奶不稳而从口角头自流出,身微热,口鼻微冷,面目青黄,眼慢。此候因乳母房室淫泆,儿子叫,更将乳与吃,而阴阳不顺,儿子胸膈不快,吃乳停滞在于胃,不消化而胃冷致此。奶不稳,遂自然从口角头流出。所治者,先以睡惊沉香饮子(方见霍乱门中)夹丁香散与服(方见吐利门中),夹活脾散调理即愈(有二方,一见胃气不和门中,一方见慢脾风门中)。恐脾虚受热,狂躁不睡,眼偏微喘,传归慢脾风,恶候不治。又小儿吐哯奶死候歌:
吐哯多时治不痊,脾虚狂躁睡难安。眼偏上视多微喘,传慢须知命入关。
《婴童宝鉴》小儿哯奶歌:
乳母寒温不节量,致令壅滞在胸膛。更加新乳相投触,不得宣通入胃肠。此名哯奶须调理,诊得轻浮尚不妨。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哯奶候歌:
囟陷时时动不停,吐中时觉乳生腥。眼浑青碧生白膜,汗出津津脚似冰。气细元因伤胃冷,气粗却是欲生惊。是风从早宜医疗,暖胃和脾气乃平。此寒热相胜使然也。气急则是胃实,当凉则愈。若囟门陷下,气细,当生胃气。若浑身热甚,目中白膜,甚者气出喘粗,若不急治,必作瘛疭。
《凤髓经》歌括同,有注云:气散,宜与地黄散;气粗宜与葱汤丸取。(地黄散见霍乱吐利门。葱汤丸见惊积门。《吉氏家传》方同。)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哯奶歌一同,后云:此候是惊奶冲胃气,或交奶冲脾,或是气奶,或是病奶,致吐出远闻腥气,与蛜丸(方见一切痫门中)。气细脉沉与调胃散(方见积热门中)。
《葛氏肘后》小儿哯哺吐下方。
甘草(炙) 人参 当归 干姜(各一分)
上为末,水一升煮取五合,分服,日三。汤或内半分麝香益佳。哯哺吐下如霍乱状。此方出《小品》。
《婴孺》治小儿吐哯,膈上有冷方。
细辛 橘皮(各一分) 大黄 甘草(各三分) 干姜(二分)
上切,以水二升半煮取八合,温一合,日三服。
《婴孺》治小儿吐哯。
当归汤 方
当归 黄芩 甘草 芎 黄连(各一分) 细辛 干姜(各二分半)
上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服半合,日三,温服。
张涣:婴儿饮乳过多,胸膈不快,或多吐哯,大便奶瓣不消,宜用消乳丹方,兼宜令儿乳后常服。
木香 丁香 青橘皮(炒黄) 肉豆蔻(各半两) 牵牛子(一钱,炒黄)
上件捣,罗为细末,滴水和丸如针头大。每服三粒至五粒,粘在奶头上令儿吮之。
《婴童宝鉴》治小儿哯乳。
玉真散 方
白术(半两) 半夏(七个) 椒(半分,去目、汗)
上件为末,每服半字,水一呷调下。大者一字。
《三十六种》治哯奶。
青皮散 方
青皮 滑石 硫黄(研。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半钱,藿香汤调下。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