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儒门事亲

飧泄三

赵明之,米谷不消,腹作雷鸣,自五月至六月不愈。诸医以为脾受大寒,故并与圣散子、豆蔻丸,虽止一二日,药力尽而复作。诸医不知药之非,反责明之不忌口。戴人至而笑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飧泄者,米谷不化,而直过下出也。又曰:米谷不化,热气在下,久风入中。中者,脾胃也。风属甲乙,脾胃属戊己,甲乙能克戊己,肠中有风故鸣。《经》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诊其两手脉皆浮数,为病在表也,可汗之。直断曰:风随汗出。以火二盆,暗置床之下,不令病人见火,恐增其热。绐之入室,使服涌剂,以麻黄投之,乃闭其户,从外锁之,汗出如洗。待一时许开户,减火一半,须臾汗止,泄亦止。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