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医学衷中参西录

阳明病四逆汤证

总计阳明篇中之病证,大抵燥而且热也,其有不燥而转湿者,此阳明之变证也。于治发黄诸方,曾发明之矣。更有不热而反寒者,此亦阳明之变证也。夫病既寒矣,必须治以热剂,方为对证之药,是则温热之剂,又宜讲求矣。

《伤寒论》原文: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外感之著人,恒视人体之禀赋为转移,有如时气之流行,受病者或同室同时,而其病之偏凉偏热,或迥有不同。盖人之脏腑素有积热者,外感触动之则其热益甚;其素有积寒者,外感触动之则其寒亦益甚也。明乎此则可与论四逆汤矣。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干姜为温暖脾胃之主药,伍以甘草,能化其猛烈之性使之和平,更能留其温暖之力使之常久也。然脾胃之温暖,恒赖相火之壮旺,附子色黑入肾,其非常之热力,实能补助肾中之相火,以厚脾胃温暖之本源也。方名四逆者,诚以脾主四肢,脾胃虚寒者,其四肢常觉逆冷,服此药后,而四肢之厥逆可回也。

方中附子,注明生用,非剖取即用也。

按:附子之毒甚大,种附子者,将附子剖出,先以盐水浸透,至药房中又几经泡制,然后能用,是知方中所谓附子生用者,特未用火炮熟耳。

又按:乌头、天雄、附子、侧子,原系一物,种附子于地,其当年旁生者为附子,附子外复旁生小瓣为侧子,其原种之附子本身变化为乌头,若附子经种后,其旁不长附子,惟本身长大即为天雄。天雄之热力最大,此如蒜中之独头蒜,实较他蒜倍辣也。天雄之色较他附子独黑,为其色黑其力能下达,佐以芍药,能收敛浮越之阳下归其宅;为其独头无瓣,故所切之片为圆片,其热力约大于寻常附子三分之一。方上开乌附子,药房给此,开天雄药房亦应给此。若此药以外,复有所谓天雄者,乃假天雄也。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