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卷十五»瘰疬证治

夫九漏形疹,皆瘰疬于项腋之间,发作寒热,其根在脏腑,《千金》所叙,虽名九漏,别录方证,其名更多。狼漏根于肝,得之忧怒;鼠漏根于胃,得之食鼠毒;蝼蛄漏根于大肠,得之食果;蜂漏根于脾,得之饮流水有蜂毒;蚍蜉漏根于肾,得之食中有蚍蜉毒;蛴螬漏根于心,得之喜怒哭泣;浮蛆漏根于胆,得之思虑;瘰疬漏根于肾,得之新沐发;转脉漏根在小肠,得之惊卧失枕。此等因证,文意不明,未知所始。若以理例较之,怒根在肝,鼠毒在胃,食瓜果在大肠,蜂水在脾,姑且通俗易晓。如转脉因惊,根当在胆,却云在小肠;浮蛆因思虑,根当在脾,却云在胆;瘰疬因沐发,亦不当在肾。名义不通,似难考据。又况哭泣得蛴螬之名,思虑则浮蛆之名,此尤不可晓也。其外更有风漏、冷漏、蝎漏、蚁漏、蜣螂漏、蚯蚓漏、虾蟆漏等,名状不一,谅皆出于土俗,随象命名耳,难以考据。治之之法,观其未着于肌肉,而外为脓血者,从本引末,可使衰去,针之,灸之,傅之,角之,从其所因,宣通本脏,皆有成法,《千金》又有决死生,反其目,视其中,有赤脉从上下贯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二脉二岁死,三脉三岁死。赤脉不下贯瞳子,可治,虽有是说,验之病者,少有是证,亦难考据。此往往是三阳传诸阴经,方有之,若本脏发,未必有是,学者知之。

必胜丸

治瘰疬,不以年深日近,及脑后两边,有小结连复数个,兼劳瘵腹内有块。

鲫鱼(一个,去肠肚,并子入雄黄一粒,鸡子大,硇砂一钱,在腹内,仰安鱼于炭火上,烧,烟尽取出,以全蜈蚣一条,蓬术半两,栀子五个,皂角二挺,并烧萆薢麻子五个,去皮,灯上烧。更用黄明胶三文,皂角二挺,去皮,酥炙)

上为末。别用皂角二挺,去皮,槌碎,以水三碗,揉汁,去滓,煮精羊肉四两,烂软,入轻粉五厘、男子乳汁半两,同研成膏,和药末,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温酒侵晨下十丸,日一服,至晚,下肉疙疽子。若项有五个,则以五服药取之,视其所生多少,以为服数,既可更进数服,如热毒疮疖,未有头脑者,一服亦须消散。

白花蛇散

治九漏瘰疬,发于项腋之间,憎寒,发热,或痛,或不痛。

白花蛇(酒浸软,去皮骨,焙干,秤二两) 生犀(用水牛角代)(镑,半钱) 黑牵牛(半两,半生半炒) 青皮(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腻粉半钱研匀,五更,糯米饮调下,巳时利下恶物,乃疮之根也,更候十余日,再进一服,忌发风壅热物,如已成疮,一月可效,用之神验。

四圣散

治瘰疬,用花蛇散取转后,须用此补之,永去根本。

海藻(洗) 石决明(煅) 羌活 瞿麦穗(各等份)

上为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日三服,下清水尽,为妙。

蜗牛散

治瘰疬,溃与未溃,皆可贴。

蜗牛(不拘多少,以竹索串,瓦上晒干,烧存性)

上为末。入轻粉少许,猪骨髓调,用纸花量病大小,贴之。一法以带壳蜗牛七个,生取肉,入丁香七枚于七壳内,烧存性,与肉同研成膏,用纸花贴之。

旱莲子丸

治少长脏气不平,忧怒惊恐,诸气抑郁,结聚瘰疬,滞留项腋,及外伤风寒燥湿,饮食百毒,结成诸漏,发作寒热,遍于项腋,无问久近,悉主之。

旱莲子 连翘子 威灵仙 何首乌 蔓荆子 三棱(醋浸,湿纸裹,煨) 赤芍药(各一两) 木香(二两) 大皂角(三挺刮去皮,酥炙,无酥用羊脂炙)

上为末。糊丸梧子大,建茶清下三十丸至五十丸,日三服,小儿量与之,食后服。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