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道德经文字版-罗大伦

第五章1 天地没有仁义之心

朋友们,大家好,我们接着聊《道德经》。这第四章我们就聊完了,有朋友说,您怎么就聊完了呢?第四章不还有别的话嘛,说“渊呵,似万物之宗”,后边有一句话叫“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话您怎么没讲?我觉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不是这章里的,我认为这一定是给抄错了,因为这句话在后边又一模一样的出现过一次,它放在这里显得不伦不类,因为这章整个是在描述道的状态,描述它如何深远,是什么什么之先等等,您非突然加一个动作,如何去“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都是动作,在描述中加一个动作,我觉得于文体是不和的。所以,我真的认为这两句话是给抄错了,以后我们再来讲这句话。

 

今天我们来讲第五章,这第五章上来的两句话就特别有名,说的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话什么意思?这句话历代解释多了,首先这刍狗是什么?庄子说这刍狗是人们古代在祭祀的时候,用草扎的狗,做好以后把它给装扮上,戴上头冠,披上衣服等等,是祭祀鬼神用的。这个刍狗有什么特点?在用得到它的时候就给它装扮上盛装,不用了,祭祀完毕了,就在地上任意践踏。这句话怎么解释?有人说是天地不仁的意思,是天地没有仁慈之心,不讲仁慈,对万物一视同仁,说所有万物都看作是一样的,用得着你的时候有给你盛装用上,用不着的时候就给你放弃,好像这天地有点无情无义的感觉。圣人不仁也是圣人没有仁义之心,不怀任何仁义之心,他对万物一视同仁,百姓也是,没有说对谁好,对谁不好,公平。你怎么解释它用得着时候就装扮好,用不着不装扮?有人就说,用得着你的时候怎么怎么样,圣人对老百姓会这样吗?所以,这种解释我是持怀疑态度的。还有人解释说天地不怀仁义之心,对万物一切公平,任万物自己去发展。比如生出羊来,让老虎吃它,它不对羊悲悯,因为它生万物后就这么让它们自己运转的。您说这么解也能解的通,可是圣人对老百姓也是这样吗?圣人不仁,让老百姓自己去怎样,这个人欺负他,就让他欺负去吗?顺应自然之道让他欺负去吧。

 

所以,我觉得历朝历代对这话解起来都模模糊糊,我觉得大家理解得都不清楚,那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来说说我的理解。

 

刍狗是草扎的狗,没错,但是我们站在天地的角度,站在道德角度来看,这个草扎的狗和真的狗有什么区别呢?这好像有点区别,过去狗肉是好东西,那不是一般的东西,汉朝时候皇帝都喜欢吃狗肉,假如说我是这个神,你拿这真的狗祭祀我,祭祀完了可能神仙要吃这个狗,好像要享用这个狗肉,你拿草扎的狗放在那,只是摆了一下,说好像尊敬我,实际神仙是享用不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句话你就明白了,这个道对众生是什么感觉?就是大家尊重我,我是道,但是我不在意这尊重,你不用真的给我什么回报,我不需要那真正的回报,你只是拿一个草做的狗放那做做样子就好了。

 

所以,这个角度是很独特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意思?就是天地不把仁义放到嘴边,不标榜自己多么仁义,然后它对万物不索取回报。虽然我是万物的主宰,但是我不索取回报,大家尊敬我,有一点尊敬就可以了,但是我绝对不要大家回报,这是道对万物的原则。“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是什么意思?圣人不标榜自己多么的仁义,他不把这个放到嘴边,不抬高自己位置,对老百姓不索取回报,虽然我为大家奉献,大家尊我为圣人,尊我为管理者,但是我不索取大家回报,大家虽然对我有几分尊敬,但是我不要大家回报,这叫“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么一解释顺理成章,我们明白了道是怎么对万物的,我们也明白了圣人是怎么对百姓的,绝对不是我没有仁义之心,我让你自生自灭,让你自己去互相冲突,我不管,绝对不会的,没有那种想法,圣人是为大家做事的,但是人家不说自己多么仁义,人家也不索取回报,就像天道对万物一样,这是《道德经》的灵魂。

 

这么解这句话就能解得通了,否则按古代那种解法,说圣人没有仁义之心,天地也没有仁义之心,任万物自生自灭,这么看《道德经》各位就看不懂了。所以,《道德经》被误解了好多,这里边的含义,如果不讲出来的话,大家会觉得老子说的这话怎么糊里糊涂的,这话什么意思?琢磨上千年都琢磨不清楚,实际老子的话很清楚的放在这,是您没站在那个角度去想,这就是《道德经》这句话真正的含义。

 

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您去想自己的生活,您会获得好多智慧的,比如说我们平时做事,为大家做事,用不用标榜自己很仁义,你说我多么的高明,但凡这么标榜的人,大家都要划个问号,这人很可能就有问题,老子讲的真正符合道的原则的人,人家为大家做事,是不标榜自己多么仁义、仁慈的。我们为大家做事要不要回报?不用的!大家一定会尊重你,当然,你不需要大家真正的回报,因为您所负责的就是您自己的内心,我认为这事值,我就做了。大家一定要给我回报,用不着。实际上,你越这么做,大家越来成就你,但是把它看虚一点,就看成像草扎的那个狗一样,像草扎的东西一样,虚幻的,不要在意它,我们就为内心负责,去做事,做善事,帮大家就好了,把任何回报都看做像草一样,不大在意它,这样的人才是真人,才是真正通达世界道理之人。这是《道德经》给我们的启发。

 

朋友们,今天聊的这句话,可能跟历朝历代的大家讲的都不一样。我们不抬杠,只要我们讲的道理能够启发到您的人生,就没白讲。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