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疡医大全

聤耳门

聤耳门主论

王肯堂曰:聤耳又曰耳湿,常出黄脓。(《准绳》)

又曰:乃足少阴、手少阳二经风热上壅而成。

冯鲁瞻曰:实热者,即肾气有余,积热上冲,津液壅结,故成聤耳。聤耳之名,更有五般:常出黄脓者,谓之聤耳;常出红脓者,谓之脓耳;耳内疳臭者,谓之冱耳;白脓出者,谓之缠耳;耳内虚鸣,时出青脓,谓之囊耳。其名虽异,总由积热上壅,或风水入耳所致。若不速治,久则成聋。治宜清火养血,或去湿化毒,其患自愈。(《锦囊》)

聤耳门主方

千金不换丹(秘方)

水龙骨(一钱) 硼砂(五分)

研末。吹入耳窍,又绵塞之。二次除根。

聤耳不论已未出脓,神效方(周鹤仙)头发在新瓦上烧灰存性,为细末,罗过,每灰一钱加真冰片七厘研匀,吹少许入耳内,极验。

验方 胭脂烧灰为末,加冰片少许,吹之。

验方 酱茄子挤汁滴耳内即愈。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