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一晃《道德经》聊了有两个多月了,时间确实很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收获?我聊的这些内容能不能启发到大家的生活?各位在管理工作中会不会受到启发?如果大家觉得,确实这里边老子讲的有智慧的话,各位朋友可以转发一下,因为语音不像其它的微信文章,很容易转。语音大家转一下可以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熟悉语音讲课的方式。希望中国人都懂得老子的智慧,因为非常可惜,其实中国十几亿人,您问问有几位认真读过一遍《道德经》的?我相信可能都到不了万分之一,这是非常遗憾的。
中国古人那么大的智慧,讲的这么好的经典,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没读过。我经常问大家,我上课的时候经常问,有谁认真读过《道德经》?寥寥无几。这是非常可惜的,我们非常可惜中国古人的智慧,在今天基本上已经到了断的地步。所以,每个人肩上都有重任,我们都有传播国学知识、把中国古人的智慧重新点燃起来的责任,所以大家转发一下,推广一下《道德经》。《道德经》的书各个版本都可以,大家也可以上书店买,有机会送朋友,多送这些书,推广一下国学的知识。
今天我们聊《道德经》第九章第二句:“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揣而锐之”,老子讲的是武器,刀一类的东西。“揣”字在古代有几种讲法:一种是度量叫“揣”,无论是量高还是长度,都叫“揣”,这是一个动作。“揣”后来演化成揣摩,揣摩的意思是心里衡量,在心里来回思考,哪多哪少,这种揣摩的状态,我们管它叫“揣”。“揣”的另外一个含义是锤打的意思,拿锤子打铁这种动作叫“揣”。“揣而锐之”的意思就是刀或者兵器类的东西,本来它已经很尖锐了,它尖锐了还不满足,还要再给它捶打得更加尖锐。老子说这种特别尖锐的状态“不可长保也”,无法长久的保持。
这句话的意思跟昨天讲的一样,昨天讲的是“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您把杯子里的水放的满满的,您端着它到处走,一定会洒的。所以要“持满之戒”,我们不要太满了。“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也是这个意思,您做事做的不要太极致了,太极端了。太极端了以后这事未必能做好,这是老子告诉我们的智慧。
我们自己稍微想象一下就能想出来,兵器都是快打仗的时候把它磨尖了才可以。平时你天天磨,把它尖上加尖,您稍微一动那尖就碰掉了,这不可长保。本来尖锐您又不断地捶它,非要把它搞的更尖锐,这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所以,老子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做的太满,太极致了,要养精蓄锐,应该是这样一种思想。
比如说在生活中,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从健康角度来讲,我看过很多孩子。给商学院同学们讲完课以后,好多企业家找我给他们的孩子看病,“求求罗博士,能不能帮我分析一下我的小孩到底有什么问题”。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家庭,这种家庭往往我见到的是,第一、这个家庭特别优秀,第二、这个家庭境况特别窘迫。这两种状况都会要求孩子一定要怎么样。那种家庭环境特别好的家庭,比如说企业家的孩子,因为企业家自己做的很完美,所以要求孩子特别完美,在学校里必须考第一名,班级第一不够,必须考到年级第一,有这样的要求。然后大家见到企业家就夸,觉得你这么出色,你的孩子也这么好,孩子真好,你孩子就是出色。大家这样夸,越这样夸,企业家越觉得这就是我的孩子,有我的基因,将来一定是出类拔萃,所以钢琴必须弹到几级,然后必须全国拿第几名,考试也不能落下,必须考年级第一,考第二都不行。
就这样的家庭,我有一阵儿连续见过多少个,这样的孩子最终出什么问题了?别说考第一,最后连学都上不了,我见到的有得了大病的。为什么?就是因为他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里边,本来武器已经很尖锐了,偏偏要捶打它,让它更加尖锐,结果就断了。这种小孩往往做第一的时候,特别担心第二追上他,所以,他极度紧张,长期处在非常大的压力里边,他的身体经受了比别的孩子大得多的张力,最后一下子精神崩溃了。有的是精神崩溃,还有的得了各种各样的其它疾病。我不多讲了,但是得的病您一般人完全都想不到与此相关,我见过都有得不治之症的。所以,这样的孩子最后上不了学,彻底休学。最后我碰到这样孩子的时候,我都要给他讲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讲什么呢?就告诉家长和孩子,大家都要学会凡事不要做满了,我们没有必要比,但凡跟别人比,我要尖锐我就要更尖锐,只要这么比的话你永没有尽头。你在区里比是最好的,你到市里还是最好的吗?到省里还是最好的吗?可是你就要求做到“最”字,结果要求孩子玩命地去学,就容易出问题。这是特别优秀的家庭。
还有一种家境窘迫的,家长会把所有扭转生活状态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比如说有的离婚的家庭,母亲带着孩子,就会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到孩子身上,你必须给我考第几,一定要怎么样。这样的家庭,孩子也会崩溃的,会得各种各样疾病。
我今天没时间给大家讲这个问题,但是我坦诚地讲,我现在看到的孩子,这样的病越聚越多。最后怎么治?都用疏肝理气安神的方法。您都想不到,我治疗开的方子都是给大人治抑郁症的方子,最后孩子慢慢恢复,居然恢复了。但是我不敢告诉家长,我方子开的是治疗抑郁症的方子,我都不敢说。您眼看着孩子恢复,说明就是精神压力大导致的。所以,这样的例子我每天都见,我是很头疼的。
我觉得大家要去学习家长的养心的方法,家长学《道德经》,您学会这种智慧以后,就不会把孩子当成兵器,本来很尖锐了还继续捶打他,让他更加尖锐。老子告诉你,这是不行的。
那天我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我觉得非常好,说的是一位某领域的大师,老先生,国际有名的一位大师,他就说现在看到孩子都要求考一百分,我的建议觉得这孩子考个八、九十分就挺好了。他说就考这80分要求的所有孩子都差不多,努力都能做到。但是最后这20分,往往要求孩子拼了命去争夺,其实这20分上下差不多少。我经常看现在的小学生,100分和99分之间比的你死我活,这一点分其实差不多少。但是,为这一点分他要付出很大的精力,每天半夜写作业,写到12点钟等等。这位大师说的是,有这个时间应该多去外边走走,锻炼锻炼身体,多去博览群书,看看这世界什么样。眼界开拓的价值远远比最后浓度极高的这一点分要有价值的多。我看完这篇文章以后,我竖大拇指,心里想人家的思维真是大师的思维。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钻牛角尖,放松一些反而更好。我们经常发现,那种天天考第一的孩子,最后高考的时候往往考的一塌糊涂。压力大,天天就钻这点东西了。但是现在考试越来越要求你的知识面,反而平时考六、七名的,没事看杂志、看电影,电视剧也看的,您观察他在高考的时候一下脱颖而出考到第一。有的时候高考题就出电视剧里面的事,第一的学生根本就没听说过,也没见过。可是考第六、七的,人家有经历,博览群书的,人家就有心得了,写作文写的好,分数就拉开了。
所以,老子讲的“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这话是真的,在生活中成人以后也是如此。再比如说北京中医药大学有一位教授,彭建中老师,他是赵绍琴老先生的学生,赵绍琴老先生是清宫御医院院长的后代,所以彭建中老师是学有传承。彭老师主治肾病,平时不怎么说话,他言语很少,这个人文质彬彬,但是言语很少,非常朴实的一个人。我一直观察彭老师,彭老师这么大学问,研究各家学说的,他为什么平时不怎么说话?他这人是不是太不善言词了?
结果后来我又一次听彭老师的课,这一听让我很震惊,平时他的锋芒全敛在里面,根本看不出来。等到一站到讲台上,锋芒一下出来了,侃侃而谈,出口成章,讲的非常非常的精彩,一下子光彩就从他身上全都焕发出来了。这是真正的高手,平时人家光芒是敛起来的,没有必要整天到处去张扬。等到该展示自己的时候,人家站在那儿就是侃侃而谈,言之有据,种种案例给你讲得非常精彩。我觉得这就是人平时没那种锋芒毕露,锋芒毕露其实不是一件好事。有的人就与此相反,平时锋芒毕露,有话必争,到处争风,每次都跟人辩论,我最后一定要赢,什么事我都要展示一下自己。但是真的到了这种场合时候,反而展示不出来了,您让他讲一小时不知道重点是什么,这就是平时少于思考,多于表现,结果到真正展示的时候反而没东西可展示了。
我觉得我们要学习彭老师那样的知识分子,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特点,平时我是话特别不多的人,大家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我基本没话,基本上听别人讲的状态。但是我觉得我天生是为课堂而生的,我真的站到课堂上以后,我会把思想一点点给大家讲出来,大家会听了特别喜欢。我自己在课堂上,在讲台上和在下边生活中的饭桌上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但是为什么这样?我仔细分析过自己,如果我平时天天擅谈的话,我没有更多时间去思考,这个是要积淀的。
所以,平时保持自己锋芒收敛,真的到该发挥的时候,您可以蓄积能量,把蓄积的能量一下都发出来,这样可以更充分的展示自己。我觉得这种收敛锋芒的状态是一种非常好的状态。老子讲的“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我觉得就是说这样的事,我们不要把自己的事张力太满,把所有的锋芒都露出来,不要尖锐的时候求更尖锐,那样你做不好事的。所以,“持满之戒”是老子在这一章讲的一个重点。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明天我们再聊老子下面的两句话。今天聊到这儿,再见,谢谢大家。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