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张卿子伤寒论

麻黄汤方第二十

麻黄(三两,去节,味甘、温) 桂枝(二两,去皮,味辛、热) 甘草(一两,炙,味甘、平) 杏仁(七十个,汤泡,去皮、尖,味辛、温)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麻黄、甘草,开肌发汗;桂枝、杏仁,散寒下气。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主之。

阳受气于胸中,喘而胸满者,阳气不宣发,壅而逆也。心下满,腹满,皆为实,当下之。此以为胸满,非里实,故不可下。虽有阳明,然与太阳合病,为属表,是与麻黄汤发汗。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十日以去,向解之时也。脉浮细而嗜卧者,表邪已罢也。病虽已和解之,若脉但浮而不细者,则邪气但在表也,与麻黄汤发散之。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愓,肉瞤,此为逆也。

此中风见寒脉也。浮则为风,风则伤卫;紧则为寒,寒则伤营,营卫俱病,故发热、恶寒,身疼痛也。风并于卫者,为营弱卫强;寒并于营者,为营强卫弱。今风寒两伤,则营卫俱实,故不汗出而烦躁也,与大青龙汤发汗,以除营卫风寒。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为营卫俱虚,反服青龙汤,则必亡阳,或生厥逆,筋愓,肉瞤,此治之逆也。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