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括】
喘为恶候古今传,气色形症看须详。白虎梅花自解急,一服可散病必痊。
【脉法】
脉浮迟滑人生活,涩数微虚命必倾,脉宜浮迟不宜急,脉数有热喘咳吐血,上气不得卧者死,上气面浮肿有息,脉浮大不治,又加刺尤甚。
《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又曰: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脉络逆也。
河间曰:火气甚为夏热,衰为冬寒,故病寒则息衰而气微,病热则气盛而息粗。又寒水为阴,主乎迟缓;热火为阳,主乎急数。是以寒则息迟气微,热则息数气粗,而为喘也。大抵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促以气短论也。夫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虽然,未有不由痰火内郁、风寒外来而致者。有伤寒肺气壅盛发喘者,是表不解也,以麻黄、杏仁、甘草、石膏之类,辨真寒热而治之。
有伤风咳嗽,肺虚而发喘者,以麻黄杏仁甘草三物汤加减而治之。
其因惊发喘,逆触心肺,暴急张口,虚烦神困者,以化痰定喘丸主之。
又有哮吼喘者,喉间如拽锯之声,可服梅花饮子。其食盐酸而喘者,啖之以生豆腐。有热者治之以清凉定喘之剂。
凡喘与胀,二症相因,必皆小便不利,喘则必生胀,胀必生喘。要分标本先后,如先喘而后胀者,主乎肺,先胀而后喘者,主乎脾。盖肺金司降,外主皮毛,肺朝百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既受邪,则失降下之令,故小便渐短,致水溢皮肤而生胀满,此则喘为本而胀为标,治当清金降火为主,而行水次之。脾土恶湿,而主肌肉,土能克木。若脾土受伤,不能制水,则水溢妄行,浸渍肌肉。水既上溢,则邪反侵肺,气不能降而生喘矣。此则胀为本而喘为标,治当实脾行水为主,而清金次之。若肺症而用燥脾之药,则金燥而喘愈甚。脾病而用清金之药,则脾寒而胀益增矣,可不辨哉。
丹溪曰:久病发喘,故用人参、阿胶、五味;新病气实,故用桑白皮、麻黄、杏仁。
有痰者,凡喘便有痰声,降痰为先。有气喘者,呼吸急促而无痰声,降气为主。
有胃虚者,抬肩撷肚,喘而不休,和胃消痰为主。有火痰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则喘,降火清金为主。
上气燥而喘者,为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一云咳而上气肺胀,其脉沉,心下有水气也。
喘有三,热喘发于夏,不发于冬;冷喘则遇冬而发;水喘停饮,胸膈满闷,脚先肿也。
钱仲阳曰:肿胀内有大喘者,重也。何以然?肾水盛而克退脾土,土胜心火,心又胜肺,肺为心克故喘。或问曰:心刑肺,肺本先虚,今何喘实?曰:此有二,一者肺火喘,此五脏之逆。二者肾水气上行,旁侵于肺,故令大喘,此皆难治。
【附方】
化痰定喘丸
雄黄 朱砂 蝉蜕 全蝎 僵蚕 南星 白附 轻粉
梅花饮子
硼砂 芒硝 人参 甘草 辰砂 麝香 马牙香 冰片
末之,以瓷器贮好,麦门冬汤下;气喘咳嗽,桑白皮汤下;平时薄荷汤下。
【附:齁䶎】
【总括】
小儿齁䶎为啼时,食以酸咸又乳之。因是肺经伤水湿,风痰结聚早为医。诸病原来有药方,惟愁齁䶎最难当。麻黄桑杏寻苏子,白果冬花更又良。甘草黄芩同半夏,水煎百沸必须姜。病人遇此仙方药,服后方知定喘方。
齁䶎一症,本为寒湿所浸,未经发散,邪传心肺,变而为热。有热生风,有风生痰,痰结不化,因循日久,成为软块,圆如豆粒,遂成痰母。推本其原,或啼哭未休,遽与乳食,或食以酸咸,气郁不利,致令生痰,或节令变迁,风寒暑湿袭之,或堕水中,水入鼻口,传之于肺,故痰发而风随之,风痰潮紧,气促而喘,乃成痼疾,急宜去风化痰,以知母汤、如意膏治之。
【附方】
知母汤
诃子 知母 贝母 羌活 滑石 大黄 麻黄 葶苈 甘草
如意膏
半夏 赤茯苓 枳壳 朴硝
用硝风化,以生姜打糊为丸,绿豆大,淡姜汤下。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