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道德经文字版-罗大伦

第十八章 第1讲若仁义尚在,又何须挂齿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们来看看老子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今天聊到了第十八章,速度也是挺快的,一共八十一章,我们聊到了第十八章。

这章上来是这样说的,“故大道废焉,有仁义”,这是我给理解的版本,实际上现存的版本,这句话的句式太多了,通行本一般这么写的,“大道废,有仁义”,但是傅本是这样写的,“大道废,焉有仁义”,这么一理解,跟前边不一样了,前边通行本、王本、河本都是这么说的,“大道废,有仁义”,意思是大道一废掉了,才出现了仁义,傅本说“大道废,焉有仁义”,大道废了,怎么会有仁义呢?这两个哪个对?当帛书甲乙本出来以后,发现是这样的,“故大道废,安有仁义”。楚简一挖出来也是,“故大道废,安有仁义”,“安”字有的写“安”,帛书甲本写的是“案”,案件的“案”,实际跟“安”是相通的,楚简写的是“女”,没有上边的宝字盖,实际上也是“安”字,也就是“大道废,安有仁义”,是这么写的,意思就是大道一废了,怎么会有仁义存在呢?听着好像道理是对的,大道废了,世界还有仁义?这理解应该对。

可是我觉得这么理解不大妥当,我觉得句逗点错了,应该是“故大道废焉,有仁义”,“安”字古代通“焉”字,“故大道废焉”,大道废了,“有仁义”,才有仁义存在,实际上王本和河本讲的是对的,传统的讲法是对的。并不是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乙本,好像都是翻转了,“安有仁义”,原来说的是大道废了,怎么会有仁义呢?这么讲是对的,好多学者现在都认为应该这么讲,其实老子讲的还真不是这意思,句逗一点错真容易出问题,应该是“故大道废焉,有仁义”,也就是大道废了,才会出现仁义。

大家会觉得奇怪,老子说的是什么意思?大道废了,怎么才出现仁义呢?是这样的,实际这一章在楚简里边,和上边一章是一章,和前边我们讲领导的四个境界是一章的,也就是一齐的,我们后世给它分开了,单独是一章,实际上是连着在讲前边的事,就在讲前边的管理境界,“四重”境界,为什么说大道废了,才出现仁义呢?

老子讲第一个境界是“太上,下知有之”,下边人仅仅知道有这个领导者而已,这领导者隐身于背后,用制度来推动运行,老百姓自己运行得非常好,公司里边的员工自己去运行,运行的很好。但是,如果领导者没有遵照大道去做事,如果把自己放到前边,他没有按照道做事,必然会进入到第二阶段,自己跳出来做榜样,要去干预员工的运行,他是太阳,他发出能量去温暖员工,老子说这个境界是第二境界,当你不按大道去做了,这时候必须要跳出来讲仁义了,这个时候仁义就出现了,因为没有按照大道做事,仁义就开始缺乏了,每一个公司的员工都应该遵照仁义去做事,没有按照大道执行,有可能仁义就缺失了,这个时候领导者跳出来要倡导仁义了,我是榜样,我教大家如何去做仁义,这是第二个管理境界。

我们一定要知道,老子在这讲道和德的关系,道本来是里边的,您知道世界原理了,您去按照大道去做,外边就会有德,德就会出来了,德是外边的显现。如果您不懂大道,没按照大道去做,可能德就会缺失,这个时候您就要故意的去强调德了。所以当大道废掉以后,仁义就要被过分的强调了,好比每一个老百姓都讲仁义,您说您还要强调仁义吗?不需要了,可当您强调仁义的时候,说明百姓中的仁义已经开始缺乏了。

举一个例子,每个人每天都吃饭,您觉得这是正常事吗?这是自然而然的,百姓为我自然的,每个人每天都吃饭,这个时候需不需要拉出一个人来强调,这个人是榜样,这个人每天都吃饭,大家都要学习他,他就是榜样,您看他每天都坚持吃饭,用不用强调?大家一想,这有什么好强调的,我们每天也都吃饭,如果每一个人都有仁义道德,每一个世界上充满了和谐,不用单独强调,不用说只有这个人是榜样,您看他是榜样,他多么的仁义等等,不用强调,就好比吃饭一样,每个人都把吃饭当做正常事,每天一日三餐吃,您随便拉出一个人,他是榜样,他每天都坚持吃饭,多么了不起,他怎么可能了不起,因为我们也都吃饭。所以当您遵照大道执行的时候,每一个老百姓都会进入仁义的状态,在这个时候,您就压根不用拉出一个老百姓,说这就是仁义,我们都要学他的仁义,这就不用强调了,因为不需要强调了,可是当您没按照大道去做事,老百姓就出问题了,一出问题您就要强调,您看他是多么仁义,我是多么仁义,大家照我学,我是仁义的,这时候反而证明大道匮乏了。

这种情况,我可以打个比方,说一个像寓言的小故事。比如说,有这么一个县城,这个县城里边,老百姓民风特别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晚上都不用关门,谁丢东西了,不用去找,没关系,放那,两年都不会有人捡的,人们都乐于助人,见到谁有困难都去帮助,是这么一地方,非常好。我罗博士是讲仁义道德的,我是讲国学的,我要到那去开班讲课,我就讲我们一定要坚持路不拾遗,这里的每个人都路不拾遗,我到那非要告诉大家,拎住每个人说,你记得路不拾遗是一种美德,我们一定要做到路不拾遗,您发现我罗博士在那个县城里,显得可笑不可笑?会觉得这人太可笑了,这事还用讲吗?这是做人的本份,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它?就是这个道理。

当世界充满仁义的时候,其实不需要去讲了,真正要讲的时候,说明反而没有仁义了,您一定没按照大道去做事。这个话接着引出来一个问题,老子喜欢不喜欢仁义?老子推崇不推崇仁义?这是一个大问题。很多写《道德经》的学者,都认为这一章,是老子在旗帜鲜明的反对儒家,儒家提倡仁义,老子道家就反对仁义,攻击儒家,说大道废了才有仁义,很多人都这么认为。实际上,我认为您这么想,说明您真的不理解老子,老子反对仁义吗?其实不反对,这个世界有仁义是美好的,但是老子反对那种没有在大道上做事,反而过度提倡仁义的,老子说你们没有找到事情的根结。

后边又讲了,老子说“六亲不和焉,有孝慈;邦家昏乱焉,有忠臣”,有真臣和忠臣都可以,这个孝慈老子也反对吗?没有。在接下来的一章里边,老子就说了,“民复孝慈”,应该让老百姓进入“孝慈”的状态,老子并不反对“孝慈”,不反对仁义,不反对忠臣。老子压根不反对它,老子只是认为,当你把这个东西提出来的时候,这是警戒线,已经提示你失去它了,您在多讲什么的时候,有可能你会发现,周围的环境已经失去它了。

罗博士为什么讲《道德经》?因为大家都没读《道德经》,中国5000年文化里最重要的一部经典,99.9%的中国人没读过一次,您说是不是遗憾?所以罗博士会讲《道德经》,如果所有中国人都了解《道德经》,从小都背,长大了《道德经》出口即来,而且按照道去做事,您说我还用讲?这叫“大道废焉,有仁义”。

在公司里也是如此,比如说所有人都是销售冠军,每一个人做业务做得都非常好,还用提倡榜样吗?还用非拉出这个人说这就是榜样,他就是销售冠军,我们要向他学习?这时候所有的员工都会笑了,因为我们做的都很好,他也是我们普通的一员,您干嘛非把他拉出来做榜样?没有必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榜样。真正按照大道做事的时候,每一个员工都是榜样,都在尽自己的本份去运转的时候,您不需要拿出任何一个人来提倡,说向他学习,没有必要的,当您把榜样拿出来的时候,意味着什么?记住,榜样就是警戒线,当您把榜样一拿出来,大家都向他学的时候,说明您公司其他人做的都不好了,这是个警戒线。

一旦公司领导提出榜样了,提出榜样的同时,公司领导心里边就要想了,我一定有什么地方没做好,没做对,没按照大道去做事,否则的话,不应该有榜样出现的,应该每个人都慢慢地进入那种榜样的状态,所有人都是榜样,都是销售冠军才对。当你非要推出一个销售冠军的时候,反而证明公司里边运转有问题了,这是老子给我们的一个管理智慧。

我们千万不要小瞧古人,古人的这种智慧是真值得我们学习的,也就这种境界,我们可能压根就没想过,但老子指出来,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您能朝着这个境界去走,那是了不起的。今天,为了讲这个境界,可能我说话啰嗦一点,来回的讲这事,大家不要嫌我讲的啰嗦,因为这有一个思维反转的过程,但是您一旦理解了,您就会知道老子给我们讲的这话,是多么的富有智慧,我们一点点去理解。

接下来还会有几句话,老子用的是同样的句式,我们明天再讲,谢谢大家,再见。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