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道德经文字版-罗大伦

第三十六章 第3讲家长越反对,小两口越要在一起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们来看看老子老先生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每天都有点启发,我觉得这是人生“大餐”,学国学经典就是这点好处,如果您每天都看一会儿的话,能读一会儿的话,仔细思考,都会带来一些启发的。今天我们来看老子讲什么,我们学的还是第三十六章。

前边讲老子说“将欲歙之,必姑张之;将欲弱之,必姑强之。”今天讲“将欲去之,必姑与之”,帛书甲乙本都这么写的,叫“将欲去之,必姑与之”。“与”是我与你的与,“与”字最早的含义是赠与的意思,后来我们可以解释成依附、随从。这句话“将欲去之,必姑与之”,我们怎么解释呢?就是说老天爷让你一件事,你将要离开他,“去”是离开的意思,老天爷将让你离开这件事,一定会让你先接近它,先去随从它,接近了你才能更加认识这事的本质,才能离开它。

这句话后来通行本,像河上公本、王弼本都给写上“将欲废之,必姑兴之”,这意思也没错,但是从文本来讲,本来不是这样的,“兴”字可能是“与”字当年抄错了,两个字的写法古代非常接近,“废”跟“兴”,他一看“兴”没办法,改个“废”吧,所以把“去”改成“废”了,所以后世的版本会有改动。

帛书甲乙本出来一看是“将欲去之,必姑与之”,就是你将要离开他,必定要先接近他。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比如说您如果不接近一个人,有可能不能最终的彻底了解一个人,真正接近了解才知道“我的天呐,这人这么坏,吓死宝宝了,居然把钱都给拿走了,怎么能干出这种事”,才认识到这个人的本质是如此,否则的话还陷在外表的迷雾里,“哎呦,美得不得了”等等。所以你接近了,反而会发现问题,才能真正的离开,否则让你离开,那不成的,离不开的。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给大家从生活来聊聊这样的例子。比如说举例子,在我们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就是一对年轻人谈恋爱,这姑娘长得特别漂亮,特别好,家里认为这姑娘特别好一姑娘,可是不知道怎么就看上那小伙子,家长一看那小伙子,个子又矮,长的又丑,又没才华,什么都没有,凭什么我们家姑娘就看上他了,结果就反对,这样的事挺多。

怎么反对呢?这家长就急了,不许你出门,不许你跟他见面,把你手机给你没收了,出门妈妈跟踪你或者爸爸跟踪你,反正不许跟他见面。您说这两个人相处其实有好有坏,谈恋爱本来就是互相了解的过程,了解合适了,两人都认识好了,就在一起了。真的了解了解发现,有的谈了两三年恋爱分手了,没结婚,就是因为不合适,他们自己清楚,天天干架,那一想结婚以后怎么能过好日子呢?人自己就分开了,但是两个人在刚接触的时候,这爸爸妈妈觉得不合适,就开始不让你接近,结果两个人一下就站到一起了,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对抗父母了,这样的例子我们见过的,结果他们俩之间的矛盾全部被弥补了,结果最后两人就斗、斗不行了,我们为了爱情一定要在一起,我们私奔吧,两人跑了等等,或者两人偷着结婚了。

真正结婚以后才开始磨合,才发现有问题,而且问题很大、很致命,但是这时候已经晚了,已经结婚了,而且父母那边已经断绝关系了,不就得这么挺下去嘛,挺着挺着挺不住了,两人自己离婚了。所以有人说父母的眼光多准,父母眼光未必准,两人这么在一起过日子也有好的,但是父母在这起到一个干扰的作用。他当时就是让两个人互相接触的机会没有了,直接跟父母对抗,为了显示伟大的爱情的力量,两个人团结在一起,消除一切不和谐的东西、一切冲突,我们两人一致对外,结果这问题一点没暴露出来,所以您看这样的事就很多的。

这时候明智的父母应该怎么办?其实应该记住老子这句话,叫“将欲去之,必姑与之”,您本质上想让他们俩分开,过得好父母也祝福,但是父母你如果真的觉得他不合适,你要让孩子自己去跟他接触一下,了解一下,在旁边给孩子一些建议。让他们俩人接触,然后暴露出矛盾,父母会说“这个人你认为真的合适吗?你们俩的人生观真的一样吗?价值观真的一样吗等等”给一些建议,一般聪明的孩子在头脑冷静的时候都会做出自己正确的判断的,但是那种父母“你要是不跟他分手,我跟你断绝父母关系,我不给你钱了”,这姑娘没钱了只好跟男孩要钱去吧,您看俩人走到一起去了,钱都在一起花了,能不走到一起去吗?所以这样的例子在我人生中看过太多了,这父母干预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就是不懂得“将欲去之,必姑与之”的这么一个道理。

这是老子《道德经》这几句话的表面解释,表面解释好像是一种技巧,老天爷将要离开他,一定让你先接近他等等,是一种技巧,这是不是教我们你想让他们俩分开,你一定要先跟他接近?是不是教我们这种人生技巧?老子这话的深刻含义不是在这,我给大家讲,这是里边特别深的一层含义,就是老子讲这些话全是给领导者讲的,领导者从这里要学什么呢?老子说“将欲去之,必姑与之”,作为一个领导者,当大家来“与之”,就是来接近你的时候,来向你靠近的时候,你要看清这未必是真实的现象。有可能是一种假象,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因为也有可能大家接近来以后,发现你没有去关爱大家、去照顾大家,大家很快就会离开你了,所以老子告诉大家,“去”和“与”本身都是一种表面现象,他们会交替出现,我们应该夯实基础,应该打实基础,应该把自己做好,而忘记那些大家如何来推举你,如何捧你,忘记这些,看清事物本质,您才能做一个好的领导。这层含义是《道德经》这章要讲的真正的含义。

一般人都把这章讲成一种做人技巧,甚至有人说这是老子在教大家诡计,觉得明明我想离开,把这人拿走,非要表现我给你推进他,你要这么做,你推进他,然后他才会离开,这多么奸诈啊。老子讲的不是这意思。老子是用这句话来告诉大家领导者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去”和“与”的关系,大家来追捧你和离开你,那都是一瞬间发生的,这句话翻译成现在我们能够理解的话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载和覆都是一瞬间发生的,它能载你也能覆你,你看着像是来回的变化,但是变化的奥妙在哪呢?变化的奥妙在你怎么对对方。

所以一个领导者,大家都来“与”你的时候,“与”靠近、依附你的时候,这时候有的领导者就忘其所以了,这是人的本性,他觉得大家“与之”,就是来靠近我、来依附我、来推举我,那是我的本事,我就是领导者,我了不起,你们都靠我活着,你不捧我能行嘛,我进屋你们都站起来啊,我烟一拿上你们要点火啊等等,然后开始不听大家的话,开始独断专行。这时候你要知道大家真的认识到您,发现您原来不为大家谋福利,把自己抬的如此之高,大家很快就会离开你,叫“去之”。

所以老子说“将欲去之,必姑与之”,老子是告诉大家要看清“与”和“去”之间的变化关系,尤其“与”有可能是虚幻的,我们一定要把自己做好,把实力增强,做好本质工作,每一天点滴工作做好,然后无我利他,利益大家,这样才是真正应该做的,否则所有的“与”都会转眼变成“去”,这是老子这段话给我们讲的真实的含义。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解这话全给解成了老子教大家做人的谋略、技巧,你想离开他,你怎么更好离开呢?一定要先给他东西,靠近他,然后你才能真正离开等等,这是小术,但老子讲的绝对不是术,历朝历代讲这段话,我觉得这些学者们,都把老子讲成术,甚至有人说这是好像是奸诈的谋略的开始,这是不理解老子在说什么。这些话表面看着是一种讲两者正反的关系,但老子实实在在告诉我们要看清这东西。这段话如果我总结一下,你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来讲你就全能讲通了,明白了,因为它是给领导讲的,不是教领导者“术”,而且教他“道”。

讲到这,朋友们又问了,那我们老百姓从这学什么呢?老百姓学的道理一样,就是说当大家来“与”你,来帮助你,来支持你,来跟随你的时候,你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我要做好,否则的话马上就离开你,所以我经常碰到这样的事,就是大家在我微博里留言问问题,这个问题问我的病什么什么病,其实很多问题我是没办法回答的,他上来就问我爸脑梗你说怎么治?这脑梗让我讲起来要讲几天的课,那么多症型,他爸什么样我不知道等等,所以很多朋友这么问问题,这么问没法回答。你问完了,你万一给指导错了,出问题怎么办,所以不回答。但是很多人脾气不好,你一段时间不回答他,你看他再留言就改成骂你了,转眼就变骂你了,说你号称慈悲,你怎么不回答问题呢?说你骗子等等开始骂。

对这样的事怎么办呢?我们就保持清醒,因为大家“与”你,就是来靠近你,是因为身体有问题,如果你没回答,他转眼就会“去之”,就会离开你,所以看清“与”和“去”的关系,都是虚幻的,我做好自己,我没法给你回答,但是我把问题尽量写成文章,一篇篇写,大家看清以后,你看我都是免费的给大家写,每天这么写,大家看清以后明白了,这跟我那个对上了,他解决问题就好了。可是你不写清楚,你就回答你吃什么吃什么去吧,你告诉吃什么,真的吃错怎么办?疾病类似那么多,你随便说一药,它只对一个症形,他正好相反的,那他吃了等于毒药下去了,所以我们要把文章写出来,让他看清楚,原来这里边有这么几种症型,我应该是哪种,他有个认识就好了。所以我们做好自己,人家怎么对你不必在意了,所以这叫“将欲去之,必姑与之”,这是一个原理。

知道这个原理以后,我们能够客观的看这件事本身,这是我们要学的。在办公室里边大家都说你好,说你真好真好,您觉得真好吗?有可能正因为你舅舅就是公司的董事长,所以大家都来“与”你,靠近你,你要看清事物的本相,所以这时候要做好自己,因为你舅舅一旦离开,你看大家全都“去之”了,不是“与之”,而是“去之”了,全都离开你了,所以要做好自己。你一旦乖戾起来,我是了不得,大家都靠近我,坏了,“去之”的日子就不远了。所以我们做好自己,我们甭管其他什么关系,大家怎么来“与”,来靠近我,我把我自己做好,我利他。我把自己工作做好,基础做好,这样就忘记了“去”和“与”的关系,这样的人就不怕大家一会儿来“与”我,一回“去之”,不会这样。这是老子给我们讲的真正的道理。

这段话这些道理很少有人这么讲,我觉得这是老子真正想说的事,今天我们就体会这么多,我们留个作业,就是每位朋友们自己回去品味一下,我们生活中是不是这样?我们怎么能够做到看清虚幻的外表的东西,我们把握实质,真正的做好自己,这个是我们要去拿老子这句话来分析我们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的。

好的,朋友们,那么今天我们聊到这儿,明天这个时间我们接着来聊,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谢谢朋友们,我们明天再见。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