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幼科折衷

目症

【总括】

生下经旬目见红,盖因胎受热兼风。凉肝心药斯为妙,疝气痘疮宜别攻。

【脉法】

左手脉洪数,心火炎也;关弦而洪,肝火盛也。

《内经》曰:目者,五脏六腑之精,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常主也。

又曰:诸脉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故黑睛属肝,白睛属肺,瞳仁属肾,上下胞属脾,两眦属心,而内眦又属膀胱。五脏五色,各有所司,若因邪气所并,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

钱氏曰:目内赤者,乃心家积热上攻,宜导赤散加赤茯苓主之;淡黄者,心虚热,生犀散主之;青者,肝热,泻青丸主之;黄者,脾热,泻黄散主之。夫纯阳之子,始生旬月,忽两目俱红,炷烂涩痒成翳,此因在胎,为母感受风热,传于心肝而得也,以导赤散加当归、防风、薄荷、荆芥、大黄。目无睛光,及白睛多、黑睛少者,肝肾俱不足也,用地黄丸加鹿茸。昼视通明,夜视罔见者,因禀阳气衰弱,遇夜阴盛,则阳愈衰,故不能视也,用冲和养胃汤。

有热极夹风,则目赤肿痛,昼夜不开,惊啼不已,先用九仙散,水姜葱煎服,外以黄连膏点之。若痘疮之后,眼生翳障,昏涩流泪,或浮肿不开,此痘疮余毒攻肝也,用泻肝散或四物汤加防风、蔓荆、荆芥、柴胡、白芷之类。

若天行时症,暴赤肿痛,昼夜苦甚,久则昏朦,治法先以九仙散解表,次用小柴胡汤去半夏加大黄、薄荷、生地、竹叶,并投草龙胆散。

血眼者,因久咳不已,以至眼目两眶紫黑,如被物伤损,眼白红赤如血,谓之血眼,治之当用生地及黑豆汁,研成膏,掩眼上,而眼眶黑自消,其血皆自眼泪而出,真良方也。

河间曰:在腑则为表,当除风散热;在脏则为里,当养血安神。如暴失明,昏涩翳膜眵泪斑入眼,皆风热也,此肝气盛、而发在表也,当散而去之。若昏弱不欲视物,内障见黑花,瞳子散大,在里也,血少神劳,肾虚也,宜养血补水安神以调之。

【附方】

导赤散

一见惊风症内,一见五淋症内。

生犀散

生犀 柴胡 干葛 赤芍 地骨皮 甘草

泻青丸

见惊风症内。

泻黄散

见热症内。

冲和养胃汤

柴胡 人参 当归 升麻 干姜 干葛 白术 甘草 羌活(各一两) 防风(五钱) 黄芪(一两五钱) 茯苓(二钱) 白芍(六钱) 五味(一钱)

九仙散

柴胡 苍术 赤芍 荆芥 麻黄 川芎 薄荷 甘草 旋覆花

黄连膏

用川连二钱五分,鸡子一枚,箸头扎一孔,取瓦盏盛之,入黄连和匀,釀一时,见黄色,以绢滤过成膏,患者仰卧,令人挑一匙许,频点目内,觉口中苦满舌上,是药之验也。痘疮余毒攻眼,眼眵多热俱妙。

泻肝散

当归 川芎 芍药 防风 蒺藜 甘菊 木贼草 荆芥 黄连 蔓荆子 甘草

四物汤

见痢疾症内。

小柴胡汤

见诸吐症内。

草龙胆散

胆草 甘菊 草决明 荆芥 防风 木贼草 甘草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