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方剂选粹

解表剂»辛温解表»香苏散

组成

香附子 炒香 去毛 紫苏叶 各四两(120g) 甘草 炙,一两(30g) 陈皮 不去白,二两(60g)。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9g),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日三服;若作细末,只服二钱(6g),入盐点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方解

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内兼气滞之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与一般表证无异;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则为气郁湿滞现象。胸脘痞闷虽为津气阻滞共有征象,此证舌苔薄白而不腻,显然偏于气郁。风寒在外,不用发散之品则表证不解;气郁于里,不用理气之药则气滞不除,唯有解表理气并行,方为两全之法。方中苏叶辛温,归肺、脾二经,发表散寒,理气宽中,一药而兼两用,切中病机,为君药。香附辛苦甘平,行气开郁,为臣药。君臣相合,苏叶得香附之助,则调畅气机之功益著;香附借苏叶之升散,则能上行外达以祛邪,此即李时珍所谓:香附生用“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得紫苏、葱白则能解散邪气”(《本草纲目》卷14)。胸脘痞闷,虽缘于气郁,亦与湿有关,故佐用理气燥湿之陈皮,一则协君臣行气滞以畅气机,二则化湿浊以行津液。甘草健脾和中,与香附、陈皮相配,使行气而不致耗气;并调和药性,是佐药兼使药之用。如此配伍,使表邪解则寒热除,气机畅则痞闷消。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而兼气滞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风寒表证较重,加葱白、生姜、荆芥等以加强发汗解表的作用;气郁较甚,胸胁胀痛,脘腹胀满者,加柴胡、厚朴、大腹皮等以加强行气解郁之力;湿浊较重,胸闷,不思饮食,苔白腻者,加藿香、厚朴、半夏等以化湿运脾;兼见咳嗽有痰者,加苏子、桔梗、半夏等以降气化痰止咳。

3、现代运用:本方多用于胃肠型感冒属感受风寒兼气机郁滞者。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