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医灯续焰

阴阳应象大论曰:心主舌,在窍为舌。脉度篇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夫言出于心,非舌不能发,故云舌者心之苗。其色赤,其形尖而善动,火之象也。经脉篇曰:脾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其病舌本强,及舌本痛。肾脉循喉咙挟舌本,其病口热舌干。口问篇曰:少阴气至则啮舌。以上目、耳、鼻、口、舌为脏之开窍,固当见五脏之变病,所谓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然而经络病多,脏气病少,若识别不真,即有毫厘千里之谬。惟谛审而治之,则善矣。选四方与第七十八小儿门参看。

附方

薄荷煎 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痰涎壅塞。

薄荷(二两半) 川芎(二钱) 甘草 砂仁(各二钱半) 片脑(五分)

各另为末和匀,蜜调成膏,任意嚼咽。

黑参丸 治口舌生疮,久不愈。

玄参 天门冬 麦门冬(各等分)

为末蜜丸,弹子大。每一丸,绵裹噙化,津液下。

薏苡仁汤 治风热在脾,唇口KT动,或结核。

薏苡仁 防己 赤小豆 甘草(等分)

加生姜煎服。

舌血、舌肿、舌出方

炒槐花细末掺之即止。肿胀者,蒲黄末掺之。患热病多舌出不能入者,冰片搽之愈。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