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医垒元戎

朱砂例

玉倪丹

(补心益肾,上下通,主升降,以至丹田,丹坎之象也。)

丹砂(二十八两) 甘草 远志(去心) 槟榔(一两) 诃黎勒(皮,一两) 桂(八两,去皮,捣碎)

上每食前服一丸,日三食,计服三丸,温人参汤下。

海藏老人云:北砂炼成亦可,与大补丸,五脏随药合和用之,或全用五藏药和丸亦可。大补丸(在少阳条下,《局方》五补丸后。)

造丹砂法

上甘草等四味,剉,水二大斗,釜中,以细布袋盛,丹砂盛于釜中,着水,和药煮之,第一日兼夜,用汤火绞动。第二日兼夜,汤火鱼眼沸。第三日兼夜,木火花沫沸。第四日兼夜,炎火涸泪沸。第五日兼夜,土火微微沸。第六日兼夜,金火沸,愈缓作急。第七日兼夜,水火沸,缓缓调调,先期泥二釜,一釜常暖水,用添煮药,釜中水减,即添暖水,常令不减,二斗。七日满,即出丹砂,于银器盒中盛,其盒内先布桂一两,匀,即与桂布朱砂,又以金桂一两覆足,即下合置甑中,先布糯米,厚二寸,乃置盒,又以糯米覆,焙之,亦合厚三寸许,桑柴火蒸之,每五日换米、桂,其甑蔽一日,以行竹子为之,不尔侧间一小孔,常暖水,同竹筒注添釜中,勿令水减。第一五日兼夜,用如春火,如常炊饭。第二五日兼夜,用夏火,猛如炊饭。第三五日兼夜,用秋火,如炊饭,乍缓乍急。第四五日兼夜,用冬火,暖如炊饭,依五行相生,文武助之,药即成,出丹砂,以五搥玺碾之,如腻粉即可用,服之,煎楮实,搜和,桐子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人参汤下,每日三服,食前计之。炼成丹砂,秤四两为一剂,二年服尽,复服,每十年即炼三两,仍取正月一日取服,一月使尽,既尽,酒服,十年,一、二两,不令旋合,宜须炼一剂。

造楮实煎法

六月六日,收取,楮实熟者,缓绞取汁,拾银器内,慢火熬成膏,搜和前药末,为剂,丸。

小朱砂丸

朱砂(五两) 牙硝(枯,六两) 寒水石(煅,四钱) 麝香(一字) 鹏砂(一字) 梅脑(半钱) 甘草(半钱,浸汁,熬膏)

上碾匀,用甘草膏和,每两作一十丸,每噙化一丸。小儿夜惊啼,薄荷水化下,朱砂,寒热温凉,各有加减例。

寒,大黄 巴豆 牛黄 黄连 黄柏

热,附子 巴豆 乌头 南星 半夏

朱砂散

治小儿神乱惊悸,睡卧不安,大便不利,谵语,齿疮,痰嗽。

辰砂(七两) 桔梗(五两) 人参 蛤粉 牙硝(各三两) 甘草(二两半) 脑子(二钱) 金箔(二十片入)

上细末,一岁儿半钱,薄荷汤调下。未满百日儿,发热,多睡不安,大便不利,蜜汤调下一字。大人小儿口疮,咽喉少许掺咽。膈热,新水调,临卧。

鹤顶丹

治大人小儿风痰不利,烦渴不安,中暑,头痛不解。

麝香(二钱半) 朱砂(十两) 牙硝(十二两半,枯) 寒水石(枯,十一两) 甘草(炒,三两半)

上细末,炼蜜丸,龙眼大,大人生姜汤化下。中暑,脑子新水下。小儿心经热,薄荷汁化下。

镇心丸、金箔镇心丸、安神丸

骊珠丹

麦门冬 牙硝 白茯苓 干山药 寒水石 甘草(各半两) 朱砂(一两) 龙脑(一字)

已上数药,泄手太阴,大人绛宫,下至丹田,前八味加人参、生地黄、沉香,各为细末,入药,为东垣先生离珠丹,法例详说,具见《难知》,一名石龙散。

右石龙散

寒水石 脑子 朱砂

拘龙丸、化毒丹、大青丸,并见钱氏。

牛黄膏

(治惊,化痰凉膈,镇心,祛邪热,止涎漱。)

人参(二钱半) 甘草(半两) 牙硝(一钱) 雄黄(七钱) 朱砂(一钱) 蛤粉(二两,水飞) 生龙脑(半钱) 金银箔(四个,为衣)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搜和,每两秤作二十丸,以金银箔为衣,一岁儿,每服绿豆大,薄荷汤化下,量岁数,临时加减服之,食后。

虎睛丸

(治小儿惊风壮热,风湿邪热)

天麻 防风 人参 干蝎(各一两) 白僵蚕(半两) 朱砂 雄黄(各一半) 牛黄 麝香(各一字) 甘草(一钱)

上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二丸,薄荷汤下。

御方活命金丹

(主治并见本条)

乌犀 牛黄 珍珠 薄荷(各半两) 金箔(一两片) 牙硝 贯众 甘草 板蓝根 干葛 官桂(各一两) 片脑 麝香 青黛(各三钱) 大黄(一两半) 蒸饼末(三钱)

炼蜜丸,每两作十丸,金箔为衣,每一丸,薄荷汤下。

五福化毒丹

(主治并见钱氏)

苦参 桔梗 茯苓 人参 牙硝 青黛 甘草 麝香

上匀,细末,蜜丸,鸡头大,薄荷汤下。斑疹毒气,生地黄汁化下。有日夜不见物,陈米泔化下。

金箔镇心丸

紫河车 人参 茯苓 山药 甘草 朱砂 龙脑 麝香 牙硝 金箔(等分)

上匀,细末,蜜丸,桐子大,薄荷汤下。

定风丹

治大风癞疾,鼻崩塌,眉须脱,落遍身疙瘩,或疮疥等证。

升麻 细辛根 川芎 穿山甲(炙) 天麻 防风 定风草 白附子 丹参 人参 苦参 玄参 紫参 蔓荆子 威灵仙(各一两) 蜈蚣(一对,酥炙) 何首乌(木臼中取末,一两)

上细末,每二两,用胡麻一升,淘净,炒香为末,和匀,蜜丸,弹子大,每用一丸,细嚼,温浆水下,日三。初服时或呕吐,勿怪,或亦不吐。

紫菀丸

(治五种风癞之疾)

紫团参 人参 沙参 玄参 槟榔 黄连 川芎 山栀子 海桐皮 紫菀 防风 赤芍药 羌活 赤茯苓 生地黄 天仙子 地骨皮 白蒺藜 天麻 乳香(各等分)

上二十味细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清米汤下,日三。忌动风、发气物。

脱蜕丸

治癞风,遍身脓血,及诸恶疮疥癣等,《经》云,厉风成癞。

苦丁 香白 丁香(等分) 皂荚(去皮弦子,熬成膏)

上与上药末,为丸,桐子大,先十丸,至十五,渐至二十丸,温水下,疾退为止,不可使多,恐致恶心,从少至多,乃其法。

治风疾癞病,遍身生疮者。

天麻(七钱半) 荆芥(二钱半) 薄荷叶(二钱半) 白花蛇(四两,酒浸)

上四物为细末,好酒二升,蜜四两,石器中蒸成膏子,每服一盏,温服,日三。煎饼,压下,急于暖处,令汗出,十日见效。

神仙经进透骨膏

治大风疾,遍身生疮,变成顽麻,不痛不痒,眉发脱落,鼻梁崩塌,目断白仁。

海金沙(半两) 草乌头(一两) 丝矾 靛花 瓦松 盆硝 胆矾 鹅管石 朱砂 雄黄(另研) 磁石 杏仁(各一两) 黄柏 雌黄 蓖麻 砒霜(另研,各一两) 硇砂(二钱) 木贼(六两) 木鳖子(二十个) 寒水石(六两) 僧祗黄(半两) 斑蝥(十个) 巴豆(二十粒) 川乌头(半两) 石燕子(一对) 蛤粉(半两) 天仙子(四两) 黄松脂(一两) 粉霜(二钱) 乳香(一钱) 麝香(半钱) 硫黄(半两) 小油(一个,六两) 腻粉(二钱)

上将剉细末,油匀和,新垍瓶子一个,埋于地下,止用新瓦瓶子一只,于地上钻数十孔,盐泥固济,盛药在内,用碗一只合定,亦固济,勿令透烟,坐在垍瓶子口上,稳放,木炭火八秤,看紧慢烧,炭尽为度,其药滴在垍瓶子内,孩儿胎发一块,细剪,药内搅匀,入后药。信霜、雄黄、僧祗黄、粉霜、轻粉、乳、麝等,细,不在烧数。

渫洗药

何首乌 荆芥 防风 马鞭草 蔓荆子

上粗末,二两,水二斗,煎十数沸,得药力,无风处渫洗,后涂前药。

神效膏

当归(半两) 杏仁(半两) 木鳖子(半两) 好油(一斤) 黄丹(三两) 油发(二两) 乳香(三钱) 苦参(二钱) 没药(二钱) 人参(二钱)

上除丹外,剉细,油煮褐色,与丹一处,熬成膏,涂病处。

生眉散

桑寄生 天南星 半夏 没药

上各一钱,为细末,生姜自然汁,调成膏子,先用自然铜擦过,次以膏涂之。

又治鼻梁崩塌,喘息不快者

雄黄 黄连 没药 川芎 盆硝(各一两) 脑子(半钱) 麝香(一字)

上细末,搐之,日三次

如圣散渫洗药

顽荆(二两) 蔓荆子(四两) 威灵仙(四两) 白芷(四两) 苦参(二两) 厚朴(二两) 荆芥(二两) 紫参(二两) 陈皮 沙参 防风(四两) 麻黄(二两)

上粗末,每用药末一两,水一桶,桃、柳枝同一处,煎五七沸,避风淋洗。

还魂丹

(治中风不语,涎潮不省,瘈疭,左瘫右痪。)

天麻 川芎 防风 干山药 羌活(各二两) 僵蚕(炒) 犀角(镑) 细辛(各一两半) 当归 白附子 甘草(炙) 藿香叶 人参(各一两) 全蝎(四十九个)

上为细末,蜜丸,樱桃大,每用一丸,细嚼,酒下。

化风丹

治中风涎多,胸膈不利,目瞑不开,睛上视,一切诸风。

乌蛇(生,去骨) 白附(炮,各一两) 南星(一个,重四两) 僵蚕(一两) 麝香(半钱) 朱砂(三钱) 雄黄(二钱) 龙脑(一字)

上前四味为细末,入麝香等,再碾令匀,炼蜜丸,鸡头大,用水酒化下。如牙关紧急不开,以大蒜一大瓣,杵为泥,涂两牙关外,豆淋酒化下一丸,蘸药擦牙,自开,更服药二丸,神效。

《局方》桦皮散

并见本方

文潞公疗瘫痪《外台》方

生地黄(汁) 淡竹沥 荆沥(各一两) 防风(四两) 独活(八分) 附子(一枚,炮)

上㕮咀,三升,煮取二升,去渣,空心分四服,或五服,隔日一剂,若虚者,三日一剂,可绝根本。

圣饼子

草乌(换水煎三次) 川芎 细辛 白芷 荆芥 苍术 防风 甘草(各等分)

上生用,细末,糊丸,桐子大,捻作饼,细嚼,茶清下。加羌活、独活,为十生饼子。

斗门方

治中风,口面㖞斜用。

灰向右即于左边涂之,向左即于右边涂之,候方正如旧,即须以水洗下,大妙。

圣惠方治中风口㖞

以巴豆七个,去皮,烂碾,如左㖞涂右手心,如右㖞涂左手心,仍以暖水一盏,安向手心,须臾便正,洗去药,频抽掣中指。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