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针灸逢源

痈疽门

(有补遗)

凡疮疡可灸刺者,须分经络部分、血气多少、腧穴远近,或刺或灸,泄其邪气。若从背出者,当从太阳经,(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五穴选用;从鬓出者,当从少阳经,(窍阴、侠溪、临泣、阳辅、阳陵泉。)五穴选用;从髭出者,当从阳明经,(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五穴选用;从脑而出者,初觉脑痛不可忍,且欲生疮也,当灸刺绝骨,脉浮者,从太阳经依前选用,脉长者,从阳明经依前选用,脉弦者,从少阳经依前选用。井主心下满,疮青色;荥主身热,疮赤色;输主体重节痛,疮黄色;经主咳嗽寒热,疮白色;合主气逆而泄,疮黑色。随经病而有此症者,或宜灸宜刺,以泄邪气。

凡疮疡已觉微漫肿硬,皮色不变,脉沉不痛者,当外灸之,引邪气出而方止。如已有脓水者,不可灸,当浅刺之,浅者亦不灸。

隔蒜灸法

用大蒜头去皮,切三分厚片,安疮上,以艾炷于隔蒜灸之,每五壮换一蒜片,或三五十壮,或一二百壮。如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痛者为良,肉不痛者为毒气。初灸知痛而后反不痛者,毒气深重,多灸为妙;先不痛而后觉痛,毒气轻泄。)如疮大,用蒜捣烂,摊患处,将艾铺上烧之,蒜败再换,治痈疽初起,或痛,或不痛,或麻木等症,或阴毒紫白色不起发,不痛不作脓者,尤宜多灸,仍服托里之剂。如灸后仍不痛,或不作脓,不起发者不治,此气血虚也。背疽漫肿无头者,用湿纸贴肿处,一点先干处,乃是疮头,以前法灸之,凡用蒜取其辛而散,用艾炷取其火力能透,灸后疮溃,以膏贴之,自愈。

附子饼灸法

溃疡,气血俱虚,不能收敛,或因风寒袭之,血气不能运行生肌。用炮附子去皮脐,研末,以唾津和为饼,置疮口上,将艾炷于饼上灸之,每日灸数壮,但令微热,勿令痛,如饼干再用唾津调和,视疮口活润为度,或用炮附子去皮脐,切三分厚片,如前灸法,兼服大补气血之药,至肉平为度。若疮久成漏,内有脓管者,灸数日后,仍用针头散蚀腐之。(方见《景岳全书》。)

骑竹马灸穴法

以男左女右手臂竖起,用薄篾一条,自臂腕中横纹起,贴肉量至中指,齐肉尽处截断为则,次另用篾量中指,取定同身寸二寸,然后用木凳两条,摆开约四五尺,将大竹杠一条,两头搁在凳上,令病人脱衣,正身骑在竹杠中,足不着地,使人扶定,勿令伛偻,(古令病人骑竹杠,使两人扛起,不若用凳搁稳也。)将前量臂之篾一头定着竹杠,从尾骶骨贴脊,直上至篾尽处点记,然后取同身寸,篾折中横安点处,两头尽处是穴,灸七壮,或五七壮。此二穴乃心脉所过之处,凡痈疽恶疮,皆心火留滞之毒,灸则心火流通,而毒自散矣。

【发背】

肩井,骑竹马穴。

【项上偏枕】

风门(灸二七壮)。

【疔疮】

初如粟米,次如赤豆,顶凹坚硬,或痛痒麻木,或寒热头痛。

(面口)合谷,(手上)曲池,(背上)肩井、委中、三里。

凡疔用隔蒜灸法,甚则以蒜膏遍涂四围,只露毒顶,用艾着肉灸之,以爆为度。如不爆者,难愈。更宜多灸,至百壮无不愈者。

疔疮初发,必用铍针刺入疮心四五分,挑断疔根,令出恶血,针入疔根,坚硬如铁者,为顺;绵软而不知痛者,为逆。生项以上者,属三阳经,不宜灸,火日生疔亦禁灸。若初起失治,或房劳遗精,及食椒、酒、鸡、鱼、猪首等发物,以致毒气内攻,走黄不住,疮必塌陷,按经寻之,有一芒刺直竖,乃是疔苗,急用针刺出恶血,即在刺处用艾灸三壮,以宣余毒。

【乳痈】

乳房红肿热痛,十四日成脓。乳疽初起,寒热往来,乳房坚硬木痛,月余成脓。

(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男子房劳恚怒伤于肝肾,妇人胎产忧郁损于肝脾,皆能致之。○焮热痛甚者,并宜隔蒜灸。)

【乳岩】

郁闷则脾气阻、肝气逆,遂成隐核,不痛不痒,一二载始溃,或五六年后方见外肿紫黑,内渐溃烂,亦有数载方溃而陷下者,皆曰乳岩,最难治疗。

肩髃,灵道(各灸二七壮),温溜(大人二七壮,小人七壮),足三里,条口(治痈),下巨墟(各灸二七壮),足临泣。

【胃痈】

生于左者曰胃口疽,生于右者曰胃口痈。

曲池(灸三七壮),内关(七壮)。

【肾痈】

自肾俞穴起。

会阳(灸二七壮)。

【肠痈】

小腹重,强按之痛,小便如淋,汗出恶寒,身皮甲错,腹皮急如肿状,脉洪数者,脓已成。若大便脓血,为直肠痈,易治。或绕脐生疮,或脐间出脓,为盘肠痈,难治。(一方用生菜油日几服,有效,以其利肠解毒也。)

大肠俞,陷谷,太白。

《千金方》:屈两肘,正肘头锐骨,灸百壮,下脓血而安。(大肠脉合曲池,小肠脉合小海,故灸此。)

【流注】

生于四肢关节,或胸腹腰臀,初发漫肿不红。

用葱头细切杵烂,炒热敷患处,冷则用热物熨之,多熨为妙,或铺艾灸之亦效。若热痛渐至透红一点,即宜用针开破出脓。

【蜣螂蛀】

(一名僵螂蛀)

手指骨节坚肿,形如蝉肚,不红不肿,屈伸艰难,日久方知木痛,此体虚人由湿痰寒气凝滞而成。初宜服六君子汤,外以阳燧锭于坚处灸之,自消。若失治而坚肿渐烂,脓如清水,溃久则不能收功。

阳燧锭

蟾酥(末) 朱砂(末) 川乌(末) 草乌(各五分。末) 直僵蚕(一条,末)

用硫黄(一两五钱)置杓内,微火烊化,次入前药末搅匀,再入麝香(二分)、冰片(一分)搅匀,即倾入湿瓷盆内,速荡转成片,俟冷,收瓷罐内。用时取甜瓜子大一块,红枣肉粘于灸处,用灯草蘸油点火,淬药锭上,灸五壮或七壮、九壮,候起小疱,用线针串破出黄水,须贴万应膏,其毒即消。如风气痛,用箸子于骨缝中按之酸痛处以墨点记,灸之。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