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用转下,窦材非常的反对“转下”,在之前的章节我们也能随处可见他这个观点。那什么是转下呢?“转下”就是“泻里”,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泻药,吃了会拉肚子的药。
他说“《内经》并无转下之说,止言发散,又止言辛甘发散为阳。辛温之药达表则自然汗散,攻里则自然开通。”也就是说,《内经》根本就没有转下的说法,都是后人想象编造的。他说《内经》只是说到发散,用辛温之药,把邪气往外面驱赶,病邪自然就随着出汗而消散。如果是阴邪在内,辛温之药自然可以温通,既可以发散又可以温中,自然邪退人安乐。
说到这个“辛甘”之药,有一个我们常见的方子,就是“生姜红糖水”。但要注意的是,这个姜一定要用“小黄姜”,而这个糖必须是正宗的蔗糖,才能达到这个良好的效果。“生姜红糖水”这个方,用处很多,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防治风寒感冒之外,它也可以防治目前正在流行的这个瘟疫。因为它同时具备“温中”的功效,所以也可以治疗宫寒、胃寒等病,如果是把这两样,用古法熬制成膏,则效果倍增。
“非若寒苦之药,动人藏府,泄人元气也。夫巴豆、硝黄之类能直穿藏府,非大积大聚,元气壮实者,不敢轻用。今之庸医不问虚实,动辄便行转下,以泄六府各气,转生他证。”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现在很多人喜欢用泄药,甚至有的人为了减肥,故意去服用泄药,殊不知后果很严重,因为苦寒之药,动人脏腑,泄人元气啊!如果脏腑之气被削弱了,身体便会疾病缠身。如果是病人,那元气本来就虚弱了,再这样泄的话,就会小病变大,大病转危。但很多医生不懂这个道理,不管病人是壮实还是虚弱,只要大便不出,便行转下之药。窦材在这里强调,除非是元气壮实者,且大聚大积,才可以稍微用一下,但也要控制好度,通常是“衰其半而止”,也就是稍微开通一下就要停止。
他接着强调了转下的危害:“重则脾胃渐衰,不进饮食,肌肉消瘦而死。”之前说到苦寒之药可以直穿脏腑,那严重的会把脾胃直接弄坏,最后饮食不进,饿的皮包骨,肌肉消瘦而死。很多人为了减肥,拿脾胃来做代价,为了所谓的“美”,让整个身体垮下去,这是非常无知的表现,还望世人醒悟。
“又俗云:春行夏补,至秋时须服通行药数剂,以泄夏月积热,此语甚讹。”他说,有流传很广的民间俗语,说是每到秋天,都应该吃几剂“通行药”,拉拉肚子,把夏天积的这个热气泄一泄。窦材说这个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为什么说这个话是胡说呢?窦材也给出了解释:
“夫热在内,自然从五藏六府及大小便中泄出。若以凉药泄热,吾恐热气未去一分,而元气已衰九分。”他说就算有热在内,若脏腑功能良好的话,自然会从大小便中排出去的,不必投以凉药,但如果脏腑功能本已虚弱,才导致的垃圾排不出去,如果再下寒凉药,恐怕是热未能去一分,而元气先伤了九分,真是得不偿失,因小失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扶持元气,让脏腑功能恢复它本有的能力,问题自然就化解了。就前段时间,有个很出名的所谓“治疗便秘”的西药被叫停了,说是长期使用会让大肠失去它本有的功能,甚至是导致“肠癌”,这件事情也验证了窦材的观点,而诸如此类的事情,还多不胜数。
“常观服转药一剂,则五七日饮食脾胃不能复旧。况乎三焦暖热方能腐熟水谷,若一刻无火则肌肤冰冷,阳气脱尽而死矣。”他说曾经看到有人,用转下药一剂,病人则有五到七天,饮食不能够复原,可见转下之药伤人有多么的凶猛。更何况,三焦要腐熟运化水谷,必须要有热能才行,没有火则肌肤冰冷,阳气脱尽。
“故《内经》止有沉寒痼冷之论,未有积热纯阳之说。纵然积热为病,一服转下便可解救。若阴寒为病,则四肢逆冷,死在须臾。”他说《内经》只有“沉寒痼冷”为病的说法,没有积热纯阳为病之说。就算是有积热造成了身体的不安,也是一用转下药就可以解除的事。而阴寒为病就没那么简单了,会造成各种大病重病,死在须臾。所以很多医生的认知很肤浅、很表面,只是看到了一些暂时的现象,却看不见根本和发展的趋势。
“古人立法,若狂言妄语,逾垣上屋诸大热证,亦要论其大便如何,数日不出者,有燥屎也,方下之,若大便如常,即不可下。”他说古人有规定,就算是狂言妄语,脱衣服,上屋顶等疯狂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大热证,也还要根据病人的大便来判断,而不可以轻易用转下之药,若是大便正常,即不可用,数日不出者,方下之。
“今人于并无以上热证,而亦概用寒凉转下,必欲尽去其热,吾不知将以何为生气。夫人身无热则阳气尽矣。”他说现在的人,并没有出现上面说到的大热证,却动不动就用寒凉转下,恨不得要把所有的“火”都去掉。他感叹如果人没有了火气,则是阳气尽了,那人又拿什么来活命呢?现在很多人依然在犯着这样的错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去体会先生的理论。
这一节最后有一句“此河间,丹溪遗讹后世,业医者不可以不察此弊也。”这句话不是窦材的原文,应该是历代对《心书》的收藏者加的评论,而后来的出版印刷就变成了窦材的原文,所以这里大家可以改过来。朱丹溪是历史上著名的“滋阴派”,偏重于人体的“阴气、元精”,也就是有形的部分。虽然也可以治好一些疾病,但总不如窦材更加的高明、全面和透彻,也是误了不少人。所以大家“不可以不察此弊也!”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