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睛疮门主论
窦汉卿曰:夫漏睛疮者,肝脏毒气,小肠邪风,外攻肾端,灌于瞳人。初生疼痛,渐成脓水,其色如泔,日久睛昏,气败肝绝,难救之证。外用当归、地骨皮、黄连煎汤温洗。
《治方关要》云:惟补肾宣肝为主。
《心法》曰:此证生于目大眦,由肝热风湿,病发于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其穴系藏泪之所,初起如豆、如枣,红肿疼痛,疮热虽小,根源甚深,溃后出粘白脓者顺,出青黑脓者险。若疮口过出泪液,以致目内干涩者,收敛更迟,若溃断眼边弦者不治。
《秘笈》云:此证皆因膀胱积热,深邪伏而不散,积久必溃,病始外见。目内眦穴属膀胱,开窍如针,按之则浸浸脓出,视物微昏,眊矂隐涩,宜服神效黄芪汤。久病不愈者,用乌金膏,以米糕和为条,晒干,插入窍内,每日换二次,化去白管,则肌肉自生,脓自止矣。随以黄芪汤为丸服之。
漏睛疮门主方
乌金膏 治诸般外障风痒,血缕癍疮,胬肉攀睛,鸡冠蚬肉,漏睛疮。
晋矾(即明矾,一两) 米醋(自造红香者佳,一碗半)
共入铜锅内,文武火熬干。如湿,翻调焙干,取出去火气,研细末,用时不拘多少,再研至无声,入生蜜调匀,盛瓷罐内,涂点患处,久闭,或五日七日,上下胞俱肿,方可歇药数日,其红肿尽消,观轻重再点。
如漏睛脓出,用糕和匀,作条晒干,量穴深浅,插入化去瘀肉白管,则新肉自生,而脓自止矣。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