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雄黄熏方

雄黄

上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

《脉经》云:病人或从呼吸上蚀其咽,或从下焦蚀其肛阴。蚀上为惑,蚀下为狐,狐惑病者,猪苓散主之。

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注〕病者脉数,谓病狐惑之人脉数也。数,主疮主热,今外无身热,而内有疮热,疮之热在于阴,故默默但欲卧也。热在于阳,故微烦汗出也。然其病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者,是热蕴于血,故眦络赤也。七八日四眦皆黑者,是热瘀血腐,故眦络黑也。若不能食,其毒尚伏诸里;若已能食,其毒已化成脓也。故以赤小豆排痈肿,当归调疡血,米浆和胃气也。

〔集注〕李彣曰:经云:脉数不止,而热不解,则生恶疮。今脓成何处,大率在喉与阴肛,盖积热生虫,亦积热成脓,是亦恶疮之类也。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