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医效秘传

瘟疫(附)

瘟疫者,浑身壮热,惛惛不爽,沿门阖境,递相传染,盛于春夏之间者是也。虽因时气而得,然所感者皆由恶毒异气而成,非若春寒、夏凉、秋热、冬温、之类也。夫天地间之气,升于春,浮于夏,不无有恶毒者在焉。人在气中莫知也,若正气虚者,遂致传染。或病者身热,其气蒸蒸浮越于外。若正气虚者,亦致传染。然感天地之邪者,在春夏间,感病人之邪者,无分春夏者也。是以狱中此病,四时无间,最易传染,其不染者,由正气内实邪不能感也。然感是邪者,从口鼻而入也,由是正被邪侵,怫郁烦扰,而病作矣。虽因天地之邪,实自内出者也。故感受之因,异伤寒,异温暑,异非时感冒之寒疫。其治法亦异也,故丹溪用人中丸,补、散、降三法并施。《明医杂著》用清热解毒汤,内外兼施。斯二者,乃治瘟疫之大法也,大率当辟邪散气,扶助正气为主。若与长幼相似之时行混论,则非矣。今人多以温病、热病名时行,又以温毒为瘟疫,谬之甚矣。噫!非造道之元,乌能识此?

西山记曰:近秽气,伤真气。孙真人曰:乘马夜行,当沐浴更衣,方可近小儿,使不闻马毒气,不然则多天吊急惊也。钱仲阳曰:步粪秽之履,毋近婴儿。亦此意也。

雍正癸丑,疫气流行,抚吴使者嘱先生制此方,全活甚众,时人比之普济消毒饮云。

先生云:时毒疠气,必应司天。癸丑太阴湿土气化运行,后天太阳寒水,湿寒合德,挟中运之火,流行气交,阳光不治,疫气乃行。故凡人之脾胃虚者,乃应其厉气,邪从口鼻皮毛而入。病从湿化者,发热目黄,胸满,丹疹,泄泻。当察其舌色,或淡白,或舌心干焦者,湿邪犹在气分,用甘露消毒丹治之。若壮热旬日不解,神昏谵语,斑疹,当察其舌绛,干光圆硬,津涸液枯,寒从火化,邪已入营矣,用神犀丹。

甘露消毒丹

飞滑石(十五两) 淡芩(十两) 茵陈(十一两) 藿香(四两) 连翘(四两) 石菖蒲(六两) 白蔻(四两) 薄荷(四两) 木通(五两) 射干(四两) 川贝母(五两)

神曲糊为丸。

神犀丹

犀尖(六两) 生地(一斤,熬膏) 香豉(八两,熬膏) 连翘(十两) 黄芩(六两) 板蓝根(九两) 银花(一斤) 金汁(十两) 元参(七两) 花粉(四两) 石菖蒲(六两) 紫草(四两)

即用生地、香豉、金汁捣丸,每丸重三钱,开水送下。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