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方剂选粹

祛暑剂»桂苓甘露散

组成

茯苓 一两(30g) 甘草 二两,炙(60g) 白术 半两(15g) 泽泻 一两(30g) 官桂 去皮,二两(15g) 石膏 二两(60g) 寒水石 二两(60g) 滑石 四两(120g) 猪苓 半两(15g)。

用法

上为末,每服三钱(9g),温汤调下,新汲水亦得,生姜汤尤良。小儿每服一钱(3克),用如上法。(现代用法: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主治

暑湿证。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及霍乱吐下。

方歌

桂苓甘露猪苓膏,术泽寒水滑石草,清暑化气又利湿,发热烦渴吐泻消。

方解

本方主治既受暑热所伤,又有水湿内停之证。暑热内侵,故发热头痛;热盛伤津,则烦渴引饮;湿盛于里,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小便不利;暑湿俱盛,内伤脾胃,升降失司,清浊相干,则为“霍乱吐下”之证。治宜清解暑热与化气利小便并用之法。方中重用滑石清解暑热并利水渗湿为君。暑湿在里者邪留脏腑,非用重剂清热利湿,终归无济,故又配伍大寒质重的石膏、寒水石,以加强清暑解热之功,为臣药。猪苓、茯苓、泽泻以利水祛湿;白术健脾而运化水湿;官桂助下焦气化,使湿从小便而去,以上五味共为佐药。甘草益气调药,既可助苓、术健脾,又可缓“三石”大寒重坠之性,使清利而不伤正,为使药。诸药配合,其奏清暑解热,化气利湿之功,使脾胃升降之机得复,则暑消湿去,诸证自愈。

本方与六一散同为清暑利湿之剂,均可治疗暑湿为病。但六一散药仅两味,药力单薄,宜于暑湿轻证;本方是六一散合五苓散(见祛湿剂),再加石膏、寒水石而成,清暑利湿之力较大,宜于暑湿俱盛,证情较重者。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祛暑利湿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为辨证要点。因本方清暑利湿之力较强,故主要适用于暑热盛、湿邪重之暑湿重证。若一般的伤暑轻证,或汗泻过多,气液大伤均不宜用本方。

2、加减变化:如暑热较轻,可减石膏、寒水石的用量,或去之以西瓜翠衣、芦根、竹叶代之;若水湿中阻,呕恶腹胀者,可加藿香、佩兰以芳香化湿;若水泻暴注可去猪苓,减三石用量,加人参、藿香、葛根、木香等。

3、现代运用:中暑、尿路感染而有上述证候者,可加减使用。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