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方剂选粹

理气剂»降气»定喘汤

组成

白果 去壳,砸碎炒黄,二十一枚(9g) 麻黄 三钱(9g) 苏子 二钱(6g) 甘草 一钱(3g) 款冬花 三钱(9g) 杏仁 去皮、尖,一钱五分(4.5g) 桑白皮 蜜炙,三钱(9g) 黄芩 微炒,一钱五分(6g) 法制半夏 三钱(9g)如无,用甘草汤泡七次,去脐用

用法

水三盅,煎二盅,作二服,每服一盅,不用姜,不拘时候,徐徐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主治

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咳喘痰多气急,质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方解

本方证因素体多痰,又感风寒,肺气壅闭,不得宣降,郁而化热所致。症见哮喘咳嗽,痰多色黄,质稠不易咯出等。治宜宣肺降气,止咳平喘,清热祛痰。方用麻黄宣肺散邪以平喘,白果敛肺定喘而祛痰,共为君药,一散一收,既可加强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耗散肺气。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止咳祛痰,共为臣药。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止咳平喘,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使肺气宣降,痰热得清,风寒得解,则喘咳痰多诸症自除。

本方与苏子降气汤均为降气平喘之常用方。本方以麻黄、白果与黄芩、苏子配伍,组成宣肺散寒,清热化痰,降气平喘之剂;苏子降气汤以苏子降气平喘为君药,配以下气祛痰之品,更用肉桂温肾纳气,当归气病调血,用以治“上实下虚”之喘咳,但以上实为主。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亦为降气平喘之常用方,用于素体痰多,复感风寒,致肺气壅闭之喘咳证。临床应用以哮喘咳嗽,痰多色黄,微恶风寒,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无表证者,以宣肺定喘为主,故麻黄可减量应用;痰多难咯者,可酌加瓜蒌、胆南星等以助清热化痰之功;肺热偏重,酌加石膏、鱼腥草以清泄肺热。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属痰热壅肺者。

4、使用注意:若新感风寒,虽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但内无痰热者;或哮喘日久,肺肾阴虚者,皆不宜使用。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摄生众妙方》卷6:“哮喘。”

2、方论选录:张秉成《成方便读》,卷2:“治肺虚感寒,气逆膈热,而成哮喘等证。夫肺为娇脏,畏热畏寒,其间毫发不容,其性亦以下行为顺,上行为逆。若为风寒外束,则肺气壅闭,失其下行之令,久则郁热内生,于是肺中之津液,郁而为痰,哮嗽等疾所由来也。然寒不去则郁不开,郁不开则热不解,热不解则痰亦不能遽除,哮咳等疾,何由而止?故必以麻黄、杏仁、生姜开肺疏邪,半夏、白果、苏子化痰降浊,黄芩、桑皮之苦寒,除郁热而降肺,款冬、甘草之甘润,养肺燥而益金。数者相助为理,以成其功。宜乎喘哮痼疾,皆可愈也。”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