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常见病自测

二、病色

因为疾病的原因而使皮肤发生异常变化的称“病色”。主要有以下五种:

(1)青色 多为经脉阻滞,气血不通所致。

中医多见于寒症、痛症、瘀血症及肝病。值得一提的是小儿在高热之时,面部尤以鼻柱及印堂处出现青紫色,这是惊风发作的预兆,需即刻进行有效治疗。现代医学中,缺氧是导致面色发青的根本原因,所以一些缺氧性疾患如先天性心脏病、肺病、心功能不全等多有此色出现,活动后更为明显。还有一些疾病,如痛疼包括平滑肌痉挛,胆绞痛,虫痛等也会引起,但此时病人已有严重症状,颜色的变化只是一个伴随现象而已。

(2)赤色 即红色,是血液充盈于皮肤的表现。

中医多见于热症。现代医学则可发生于许多疾患中。如结核病人特点为两侧颧骨发红,以下午明显。而两侧面颊部出现对称性蝶形红斑,可见于某些红斑狼疮患者。

(3)黄色 是脾虚湿郁的表现。

中医多见于湿症及虚症。与脾胃功能失调,不能运化体内的水分有密切的关系。如黄如橘黄色为阳黄,因湿热熏蒸所致;黄而如烟熏者为阴黄,因寒湿郁阻而致。现代医学最常见于黄疸病,与肝、胆关系最为密切。某些贫血病人也会出现面色发黄,且无光泽。另外某些食物也可引起面色发黄,如胡萝卜、桔子等,如少食或停食后,多半会慢慢恢复正常。

(4)白色 是气血虚弱不能荣养机体的表现。

中医多见于虚寒症、血虚症和虫症。如白而虚浮无光,多为阳气不足;白而瘦,多为营血亏虚;如面部表现白斑或白点,多见于某些肠道寄生虫病人。现代医学中的贫血,甲状腺机能减退,慢性肾脏疾患等都可见苍白面容。另外经常不接受太阳光的人,面色亦较正常为白,但这与病态的白不难鉴别。

(5)黑色 是肾精虚衰的表现。

中医多见于肾虚症、寒症及瘀血。如面色焦黑,多为肾精虚衰;妇女如面部出现蝶形的黑斑,多是由于肾虚血瘀而致。西医则多是一些慢性病的征象。如慢性心衰、肾功能不全、肝病等,都可出现黑色,则随病情加重而加重。

以上简要介绍了一些面部所出现的病色与某些疾病的关系。而有时因外界环境、饮食、情绪等造成的一时性面色改变则不属于此列,它们会随着环境的改变、情绪的平稳而趋于正常,另外,常见于老年人面部的褐色斑块——老年斑、及怀孕妇女面部的棕色对称斑片——妊娠斑,则为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引起大惊小怪。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